从3月12日开始,央视财经新媒体推出财经云直播系列,聚焦全球市场,紧追热点行情。
新冠疫情究竟是一场简单的流行病,还是影响巨大的全球大流行病?这场流行病对经济的冲击力短期有多大?会不会有次生危机?各国政策如何在抗疫和经济发展的两难中前行?关注央视财经云直播,主持人张琳连线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何帆,谈古论今、危中寻机。
长按图片识别二维码,收看完整视频
保民生—保经济—保金融 是应对危机的正确顺序
遇到像新冠疫情这样的情况,保民生是第一步,因为如果疫情时间持续长,很多人的生计和很多中小企业的经营都会出现问题。第二步是保经济,避免停工停产,影响消费,出现经济的停滞。第三步才是去保资本市场。但是特朗普可能最关心的是股市的反应,美国恰恰是把这个次序颠倒过来了。
疫情是外部冲击 来得快去得快
何帆表示,1918年的大流感,1957年和1968年的亚洲流感,2003年的“非典”,2009年美国、墨西哥暴发的H1N1流感,还有中东呼吸综合征,这些其实都是一个大家族,都是由流感病毒带来的传染病,所以流感病毒一直都在,它带来的影响很大。但是换一个角度去看,类似流感疫情的暴发,在经济学上都叫做“外部冲击”,而所有的外部冲击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来得快去得快,它对经济的影响相对来说比较短暂,恢复起来比较快。而且等疫情过去后,各个国家都会采取各种各样的刺激政策,经济整体会有一个恢复。
当年“非典”的时候,国外很多投行报告都说中国那一年经济增长会猛得往下掉,有预言是0的,还有预言是负的。其实2002年、2003年是中国经济正好往上走的新一轮上升行情,“非典”也没有打乱这个行情。
疫情会造成次生危机 全球化会退潮
一定会出现次生危机:一个就是全球供应链可能会出现一定程度的停摆,甚至是断裂,取决于停工、停产的范围有多大,持续时间有多长,当然全球供应链也会出现一个新的重置。
第二个次生风险,可能就在资本市场上,这次更多的应该是在美国。我们担心的其实不是股票下跌,而是它会反过来影响实体经济。
第三个次生风险,我觉得可能就是全球化会出现退潮。我们现在恰好遇到一个各国贸易保护主义和国内民粹主义的上升,全球化的本质无非就是人和物的跨境流动,这次疫情之后,很可能这种流动会受到很多限制,甚至会影响到物的跨境流动,像动植物的检疫肯定比以前更严了,而且会影响到一些商品贸易跨境的流动。
“进口替代”会是最好生意
何帆认为,中国制造业很强大,但是其中一些关键环节,还是依靠国外,以后就要补短板,要考虑准备“备胎”。资本市场讲对冲,未来每一个企业的商业模式里,很可能会要考虑缓冲和对冲,综合起来,未来最好做的生意,最大的一块市场很可能就是做“进口替代”。
以后所有生意都在互联网
鲤鱼要想跳龙门,如果只有鲤鱼,弹跳力没那么强,是跳不上去的,这时候有一个浪,可能就把一些已经做好准备的鲤鱼送到龙门去了。2003年“非典”过后,有一些行业就是这样跳过龙门了,比如说汽车行业的井喷和电商的起飞。
顺着这个思路,这次新冠疫情之后,我觉得也会有一些新机会,最容易判断的就是,以后所有的生意都是互联网,所有的线下都要为线上服务,如果你的生意没有办法在线上触达你的顾客,你就没办法在这个竞争中生存下来。
注:本文首发于央视财经,如需转载请联系央视财经获取转载权。
京东:https://item.jd.com/12779620.html
当当:http://product.dangdang.com/28496876.html
点击阅读原文,有惊喜哦~
何帆30年报告
一位经济学者和一个国家的三十年
长按二维码关注我们
0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