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8月12日,我们邀请了何帆老师来到香帅读书会,通过直播分享他的新书《找事:给年青一代的就业解惑书》,我们整理了直播内容的精华版,分享给大家。

嘉宾介绍 何 帆

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现象级畅销书《变量》作者。曾任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副所长、北京大学汇丰商学院经济学教授、中国金融学会第八届理事会理事。

01

工作是什么?

说到工作,大部分人脱口而出的答案是,工作不就是赚钱糊口吗?

但是——

有人通过炒股赚了钱;

有人皮带上挂着一串房门钥匙,天天靠收房租赚钱;

有的街头乞丐想尽办法赚钱,也能汇钱回老家盖房。

这些人都通过各种方式赚了钱,但这些能算工作吗?

另外还有一部分人,他们愿意投入时间做的很多事情,可能并不赚钱,却能给他们带来人生的意义,这些事情好像也不算工作。例如,志愿者、艺术家、和尚等……

严格来说,所谓工作,就是靠出卖自己的劳动力,并接受雇用者的指示,完成指派的任务,以此获得金钱收入。

我们都把工作习以为常,因为想要谋生,最自然不过的选择就是去找一份工作。但其实,现在人们习以为常的工作制度,是一种在现代社会才出现的极为特殊的制度安排。

如果把时间线拉得更长,我们就会发现,工业时代才形成的工作制度是一种非常怪异、违反天性的制度安排。

怪异在哪里呢?一是用时间换金钱,二是主动被人管。这两个点都是有点违背人类天性的,但新教伦理却让人们逐渐接受了这两点。

02

工作成了特权

在这样的时代下,还出现了一个很讽刺的现象:工作成了一种炫耀性消费。

大部分普通职业的暗淡无光,衬托出少数职业的光鲜亮丽。

成功人士创造出了一种神话。他们声称,工作是一种享受,能提供强烈的感官刺激和令人兴奋的体验。工作是一种娱乐,更是一种令人羡慕的特权,还是一种可以炫耀的标志。想跻身精英阶层的人,趋之若鹜地模仿高居金字塔塔尖的成功人士。

于是,工作时间越来越长。

但事实是,在信奉加班文化的公司里,每个员工确实看起来都更加勤奋和努力,但对提升企业效率并无明显帮助。这种以工作狂为榜样的公司,会渐渐地被社会抛弃。一家企业不仅要关心效率,还要关爱员工及其家庭。

小人物并不需要像打了鸡血一样努力奋斗,他们需要的是稳定感。

没有一个正常人会觉得“996”是一种“福报”。他们需要的是感受到自己所做事情的意义。他人眼里的成功并不能减少自己在实际工作中的痛苦。

03

找事做,而不是找工作

但人总是要找点事做的,为了谋生,也为了找到一种成就感、一些与人交流的机会,以及人生的意义。300年前,或许没有工作这个概念,但人们也会找事做。

工作的本名,就是“事”,就是你想干又能挣钱的那件事。

那如何找到能给人带来幸福感的职业呢?

我们可以区分两种职业:一种是心累型职业,另一种是心流型职业。显然,后者给人带来的幸福感更大。

心累型职业的特点是:人被困在系统之中,无法把握事情的发展,也无法度量自己的贡献,无法预测最终的结果,也无法改变中间的程序,这就会让人产生无力感。职务的高低,改变不了被困在系统中的结局。在棋盘上,无论是车、马、炮,还是过河卒,都是听从摆布的棋子。

心流型职业的特点是:可以自我掌控、自我表达、自我创造、自我实现。心流是心理学家米哈里·契克森米哈赖提出的概念。他说,心流就是“一个人完全沉浸在某种活动当中,无视其他事物存在的状态。这种体验本身带来莫大的喜悦,使人愿意付出巨大的代价”。

世俗眼中社会地位更高的职业,有可能是心累型职业。很多看似不起眼的职业,也可能是心流型职业。

举个例子,一位处级干部、一位投资银行经理和一名木匠,哪个人的职业更容易带来幸福感?

能当上处长,社会地位已不算低。但作为基层干部,他对上要向领导汇报,对下要罩着一群手下,既要学会吃透规则照章办事,又要懂得相机抉择灵活处事。他要面对不计其数的迎来送往、案牍劳形、文山会海,但时间精力付出之后实效如何?他无从判断,只能随波逐流。不管是论功行赏,或是论资排辈,他在升迁之路上只能听天由命。

当投资银行经理呢?虽然收入水平绝对不低,但他必须习惯四处奔波、觥筹交错的人生状态。做PPT、Excel,十八般武艺要样样精通。但是,项目能不能赚钱、行情会不会好转,他心里可能是没数的。

这些看似光鲜亮丽的行业,往往会遇到太多的干扰因素、太多的不确定性。不是所有人都能承受如此大的压力,很多人会因此产生倦怠感。

相反,一名熟练的手工艺人,能够享受到完成一件作品的乐趣。每一步都在掌握之中,整个过程让人陶醉。我在景德镇遇到过一位年轻的手工艺人陈英泽。他说:“我只管潜心创作,根本不需要去外面找客户,他们自己就会找上门来。我最喜欢的状态就是一锤一锤地敲打银器,有时节奏快,有时节奏慢,但总是均匀的。想到我一生的时光就是在这种节奏中一点一点流淌,心中会有一种很踏实的感觉。”

陈英泽的这种体验,就是“心流”。这种发自内心的愉悦感,难以用言语描述,只能用心灵感受。

当然,这并不是鼓励大家都去做手工艺,而是希望大家能够找到属于自己的心流型职业。

虽然经济生态系统发生了巨变,旧物种会消亡,但新的物种会出现。新的物种很可能不再是像恐龙和鲸那样的超级物种,而是在细分市场上能找到自己的生态位,并在自己的赛道上拿到第一名的企业和个人。

希望《找事:给年青一代的就业解惑书》这本书能让你有所感悟,并让你重新思考工作的意义,放弃旧有的偏见,思考长远的人生规划,提升自己的底层核心能力,并最终在这个剧烈变化的时代找到自己的定位,把自己变成生生不息的新物

 

话题:



0

推荐

何帆

何帆

738篇文章 179天前更新

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1971年出生于河南省荥阳县。1996和2000年毕业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分别获得经济学硕士和博士学位。1998年至2000年在美国哈佛大学进修。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山东大学等高校经济学博士生导师。其他学术和社会兼职包括:中国世界经济学会副秘书长、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商务部等政府部门顾问、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公共政策研究所常务理事、北京大学、厦门大学等高校兼职教授、世界经济论坛(达沃斯)青年全球领袖、亚洲社会青年领袖,央视今日观察评论员等。主要研究领域包括:中国宏观经济、国际金融和国际政治经济学。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