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撰稿人|李靖云

编者按

自今年以来,中国和沙特、阿联酋等中东国家的关系突然变得“火热”,双方政经交流频繁,国内各界人士纷纷聚焦中东“热土”。很多人都来问我,中国和中东关系究竟发生了什么变化?双方经贸合作现状如何,未来有什么趋势?中国企业和商人能在中东国家找到什么商业机会?近期,我的朋友李靖云奔赴中东,深入一线,为我们一探究竟、答疑解惑。

本期是现场观察的第二篇。

中东富有油气资源,富有于资本集聚,中国的优势是产能,禀赋条件匹配,市场是否就能顺利搭建呢?

商业的答案从来不是1+1,而是像战争一样,一直都是冒险。

此行我特意去了几个波斯湾地区的重要园区,既有成熟的,也有在建的。单就中国企业出海而言,有两个非常值得注意的现象。

第一个现象,2019年是很多中国企业决定出海的关键年份,大中小企业都有,投资规模不等,但其原因大概一致。既有国内市场环境变化的因素,也有美国对全球供应链调整带来的影响,导致国内很多企业不得不出海。

第二个现象,中老年海外创业现象。我看到一位50多岁的企业家,在沙迦工业园投资有色金属材料生产。然而,更令我惊讶的是,在阿曼杜库姆经济特区,我又看到了一位60岁的淄博女企业家。她是2019年来到阿曼的,目前正在进行第三次投资。这些企业家,受制于当年的教育背景,基本都不会英文。这位女企业家甚至不会说普通话。他们对于创业环境的了解基本就是在干中学。虽然从各方面看,他们都不是应当出海的群体,但让我们感到意外的是,目前中国民营经济的出海主力很可能就是这个群体。

有一个非常直接的问题,制造业产能的转移所需要的条件,当地是否已经有了充分的准备?

答案可能又是两个。从东道国的角度来看,已经准备充分。虽然条件各异,但中东各国基本都出台了制造业投资优惠和激励措施:沙特给出的条件最为优越,但是相应的也有一些折扣;阿曼、阿联酋,乃至于卡塔尔、巴林、科威特,都有相应的自贸区专案和法律支持。以投资国角度而言,条件又很不充分,因为中国企业所熟悉的园区条件、供应链条件,中东地区还不完全具备。

虽然富有油气,资本财富冠于全球,但是在制造业投资上,本区完全是一个新手。产业园没有厂房,必须自建,厂区本身的交通和产业链打造也没有相关的配置,这些都需要投资人自己去找。劳动力市场是完全以外劳为主,培养和训练也必须是企业自己来做。银行以及相应的金融服务都比较缺乏,银行体系又完全不同,对于制造业的投融资来说,是一个全新的挑战。

相对于国家间的差异,更重要的是园区的差异。对于在中国很擅长经营园区的机构而言,出来了更加水土不服。首先是中国成熟的土地开发模式无法一同搬到海外,如果采取金融控股投资模式,又不是目前这种以地方政府为主导的海外园区衔接方有能力做到的。由于地方政府不能很快拿出引导投资,导致大企业到海外布局供应链的意愿受挫的故事,我已经听到了很多。商业竞争作为一种和战争逻辑高度类似的竞争,时机永远是第一位的,一旦错过机会窗口,园区就会死气沉沉。

反观欧美企业在本地区的布局就非常迅速,甚至连日韩企业都比中国企业更能应付这种环境。这比拼的并非企业家的素质和韧性,而是生态应对能力

企业的生态应对能力弱,并非企业家自己不能自我成长。我所看到的这位淄博女企业家,虽然普通话几乎不会,英文更是一个也不认识。但是,她目前已经搭建了自己的一个团队,既有从国内招来的技术人员,也有本地的外劳。在大流行病的几年中,她如母亲一般对待这些工人,也逐步与他们构筑起良好的信赖关系,这是她坚持在本地继续投资实业的基础。

另一方面则是不断地学习。让我惊讶的是,这些出海企业家在国内都是相当体面的人物,但是在海外都能维持一个低姿态。住在厂区、板房,都是非常普遍的事情。哪怕是一身LV,在全球最贵的地方办公的人,仍然能到本地的“苍蝇馆子”去吃饭。很多人已经从对自贸区是什么一无所知,到目前能非常清楚地解释每个自贸区的政策法规。那位60岁的淄博女企业家,甚至去杜库姆炼油厂项目打工,给参与工程分包的中国企业做后勤工人,以此来了解当地具体的商业环境。愿意在一个全新的生态环境中不断进化成长,这是属于中国企业家的力量。

油气之外,波斯湾地区最大的优势就是有钱,这几乎是一个全球共识,中国特别给其冠名“土豪国”。土豪有炫耀式的投资,比如卡塔尔办世界杯。今天再去卡塔尔,已经彻底感受不到世界杯的影子了。场馆不开放,也没有相应的纪念园地,世界杯对于卡塔尔来说是一次巨型的烟花表演,给全球冲喜。

但是,热衷炫耀并不意味着大方。我在卡塔尔了解的情况是,作为全球第八大投资机构的卡塔尔投资局对于投资中国企业是非常谨慎的,这种谨慎甚至导致他们错过了字节跳动。自去年以来,中国实业企业和金融业来卡塔尔募资几乎是一轮又一轮,却没有听说有成功的案例。同样的故事,在迪拜、阿布扎比也在上演。

怎么才能从全球资本高地募集到资金,这是一个不比实现制造业禀赋匹配简单多少的问题。就我的了解和观察而言,破题的难点在于信任。如何实现信任,这不仅仅是市场主体间的活动,对于经营者而言,更期待把政府间的信任注入市场信任中。

我在国内时,几乎每天都看到商界对政治的高度关心,到了中东,发现这里的商界更关心政治。他们不仅是讨论基本的“关系”政治,而且经常讨论国际政治。对于中国官方在本地的任何活动,其配合积极性也非常之强。我在的两周时间,正好发生了波斯湾地区国家安全独立的标志性事件,阿联酋不再参与美国的海军巡防,转而由包括伊朗在内的本区国家的海军进行联合巡防,对此的讨论非常多,普遍认为是对华的积极因素。

本区的安全独立,对于中国投资者而言,肯定是一个积极因素。但波斯湾地区的安全,域外因素始终是最大决定项。安全是信用构建的基础,也是市场体系的保证。但是现实中,本地区国家是否能实现安全独立,则是一个疑问,毕竟就历史而言,并不支持未来的预期。

中国在本地区的商业力量,需要中国政府推动建立更多有效的商务对接,参与贸促会的商务活动或者政府的活动,体现自己被中国官方所认可,给自己的信用加持。然而,在本地的商务需求,却并未得到有效满足。我在卡塔尔的朋友老芮说,安排见几个亲王王子很容易,但是毫无意义。卡塔尔当然愿意投资中国,但这是建立在了解互信的基础上,这仍然需要企业自己蹚出一条路来。

中国人不怕苦,也能忍耐不公,但最怕没有希望和期待。中东是一个高度竞争的地区,最让人担忧的就是期待落空。

目前,迪拜究竟有多少中国人,可能是一个无法准确回答的问题。从三十万到二十三四万,答案可以有一大堆。但很多人离开了,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龙城一期如今车水马龙,即便在迪拜这样一个全球购物中心,龙城一期也占据着重要的地位。但龙城的真正崛起是在2008年之后。按照老龙城的说法,第一批进去的商户都死了,第二批也埋进去了,只有第三批商户,才真正开始赚钱。这是因为迪拜官方开始重视龙城的运营了,本土运营者开始掌舵了,他们把龙城的潜在客户带入了龙城,龙城的经营者又扩大了自己经营范围,从非洲的采购商开始,今天欧美消费者也开始到龙城消费了。

如果我们把龙城作为一个园区看,这种繁荣最需要的是等待。区域的差异巨大,但是贸易显然比制造业、金融要容易做,但即便是更容易的贸易为主的园区,其成长也是充满了意外和偶然,不能奢求设计出未来。

我们能看到故事的开局,但无法预测结尾。我们也能看到一个个新的开局,那这么多新局之中,会有什么样的未来呢?遗憾的是,6月12日,我启程归国时也不知道何为答案,如何寻找答案。

 

话题:



0

推荐

何帆

何帆

738篇文章 179天前更新

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1971年出生于河南省荥阳县。1996和2000年毕业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分别获得经济学硕士和博士学位。1998年至2000年在美国哈佛大学进修。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山东大学等高校经济学博士生导师。其他学术和社会兼职包括:中国世界经济学会副秘书长、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商务部等政府部门顾问、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公共政策研究所常务理事、北京大学、厦门大学等高校兼职教授、世界经济论坛(达沃斯)青年全球领袖、亚洲社会青年领袖,央视今日观察评论员等。主要研究领域包括:中国宏观经济、国际金融和国际政治经济学。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