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稿人|何帆
当儿子的,怎样做父亲的老师?
读丹尼尔·门德尔松《与父亲的奥德赛》
01
本周,我给你介绍一本书:丹尼尔·门德尔松的《与父亲的奥德赛》。
与父亲的奥德赛
丹尼尔·门德尔松
上海人民出版社
丹尼尔·门德尔松是一名年轻教授,在哥伦比亚大学教一门看似很冷僻的课程:带学生们读荷马史诗《奥德赛》——这年头,还有多少人能静下心来读经典。
哥伦比亚大学是一所常青藤院校,来这里读书的学生怎么说也算学霸。但是,你能感受得到门德尔松的无奈。跟他想象中的不一样,学生们要么就不提问,要么就提些不着调的问题。
他的学生里,有爱听讲不爱思考的,也有爱出风头爱走极端的,还有一言不合就怼老师的。天下学生,都不好管。当个老师容易吗?!
02
在门德尔松的班里,有个学生与众不同。他是门德尔松的父亲。老头已经退休了,忽发奇想,自告奋勇要来听儿子上课。
可能是因为出于父爱想和儿子多待在一起,可能是因为好奇想看看儿子到底在做什么事情,可能是出于骄傲想试试看自己当年学的拉丁语有没有忘掉,可能是实在无聊懒得跟其他老头混在一起……总之,父亲决定当一回儿子的学生。
门德尔松的父亲和他看似大不相同。门德尔松是学古典学的,这门学问可赚不了钱。解决了温饱问题之后的那一代人里,才有可能偶然出几个热衷于钻故纸堆的。门德尔松的父亲学的是数学,曾经在一家航空航天技术公司工作,后来年纪大了,在纽约一所普通高校里教计算机科学。
门德尔松的父亲很聪明,但没有太大的成就。他一生最大的遗憾就是没有拿到博士学位。据他自己说,这是因为当时有了孩子,要养家糊口,就放弃了论文的写作,回公司赚钱了。
门德尔松的父亲严于律己,刻苦勤奋,家庭责任感很强,靠自己的努力,让一家人过上了还不错的生活。
但是,生活好像总还是少了些什么。
03
门德尔松很快就发现,班上的学生里,最难教的就是自己的父亲。
他的父亲带着一种理工男粗糙的直觉,一直在抱怨《奥德赛》里的主人公奥德修斯。《奥德赛》讲的是特洛伊战争之后,别的希腊英雄都荣归故里,只有奥德修斯流落他乡,回不了家。他的庄园里住满了前来向他妻子求婚的纨绔子弟,不仅想娶走他的妻子,还想霸占他的产业。奥德修斯年轻的儿子特勒马科斯闷闷不乐,不知道自己究竟该怎么办。
当然,英雄就是英雄。最后的结局是奥德修斯回来了,特勒马科斯也长大成人,他们父子两人联手,杀死或驱逐了家里的不速之客。英雄回家,父子团圆。
门德尔松的爸爸却不这么看。他一直在抱怨:奥德修斯算哪门子英雄啊。他手下的人都死绝了,就他一个人回来了。什么样的英雄连自己的部下都罩不住?英雄应该沉稳谦逊,但奥德修斯却总是好施诡计,沾沾自喜,还特别喜欢跟天上的神祗们拉关系。什么样的英雄会时刻想着给自己找靠山?奥德修斯在外流浪的时候,也没缺女人。事实上,在他漂泊的十年里,有七年都是在一个岛上,和一名仙女同居。结果,等他回到家里,念念不忘的居然是检查妻子有无不忠的行为。什么样的英雄会这么虚伪、小心眼?
不少学生频频点头:大爷说得不错呀。
04
据说,经典就是很多人都想看,但却没有看过的那些书。
可是,经典在最开始的时候可不是拒人于千里之外的。无论是荷马史诗、莎士比亚,还是狄更斯的小说,当时都是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是为工农兵服务的。
时代的隔膜,让我们对经典日益生疏。但是,剥离了时代背景,有些东西是亘古不变的,那就是人类的共同情感。
《奥德赛》讲的是奥德修斯回家的故事,但故事的开头却从他的儿子特勒马科斯讲起。
智慧女神雅典娜化身奥德修斯的好朋友门托斯,去教导特勒马科斯要振作起来,要对父亲有信心。史诗随后写的是特勒马科斯离开家乡,外出寻父的故事。这段故事,活脱脱就是之后特别常见的成长小说的原型。
是父亲的教诲让孩子成长吗?不是的。到父子相逢,气氛反倒有些尴尬。和大部分父亲一样,奥德修斯在儿子的成长过程中是缺席的。奥德修斯想弥补当父亲的缺憾,特勒马科斯想表现做儿子的忠诚,两人都表演得有点过,有点别扭。
真正让儿子成长的,是在江湖中的阅历。在不知不觉之中,少年领会到了什么是忠诚,什么是友谊,什么是背叛,什么是爱情。
有个情节耐人寻味。在《奥德赛》的第四卷,特勒马科斯见到了海伦和她的丈夫墨涅拉奥斯。是的,就是那个引发了特洛伊战争的倾城倾国的美人海伦。
海伦讲述了特洛伊战争的故事,赞扬了奥德修斯是多么地机智勇敢。海伦还表达了自己的悔意,也顺便赞美了自己的丈夫聪明英俊。他们夫妻俩一起招待宾客,看似和睦亲密,但在表象之下,爱情的裂痕并未愈合。海伦在讲故事之前,让宾客们先在酒里滴下药汁,据说是不让大家悲痛流泪。海伦讲完故事,墨涅拉奥斯说:“亲爱的夫人,你刚才所言完全正确。”
原本在课堂上昏昏欲睡的学生们顿时警觉起来:他们怎么会在酒里下药?墨涅拉奥斯的话听起来是在讽刺海伦!
门德尔松不依不饶地追问:特勒马科斯学到了什么?
现在,学生们明白了。他学到了何为婚姻。
05
那么,父亲对儿子的成长到底能有什么帮助?
门德尔松的爱好和父亲大相径庭。父亲是理科生,他是文科生。父亲曾经教他微积分,怎么教他也学不会。父亲忧心忡忡地说,不会微积分,那你根本看不透这个世界。他回忆,父亲有个特点,只有艰难的事情才觉得有干头。
他恍然大悟:我学习古典学,不也是因为这门学问又艰深又困难!
当他成年之后,一位叔叔跟他讲起父亲的当年。一段尘封已久的往事揭开了谜底。叔叔说,你父亲当年没有写完博士论文,不是因为家里有了孩子。他说,你父亲似乎有个倾向,就是一直害怕失败。他是怕自己写不好,才迟迟没有动笔写。
当年,门德尔松的父亲曾有机会去西点军校,最后却拒绝了这个机会。不是不想去,还是觉得去了之后坚持不下来,害怕失败。
多年之后,当门德尔松读研究生的时候,一样有很多次痛苦地想要放弃。父亲总是跟他说一句话:你肯定不想一辈子都被没动笔去写的论文折磨,念念不忘。就是这句话,让门德尔松咬着牙坚持了下来。
父亲的经历和儿子的经历,在冥冥之中还是互相契合的。当《奥德赛》讲到儿子的幼稚、怯懦、青涩的时候,其实是在反衬父亲的光辉形象。但父亲的宿命不是像太阳一样始终照耀儿子,而是像蜡烛一样为他的征程引路。
《奥德赛》里写道:
“只有少数儿子长成如他们的父亲,多数不及他们,极少数比父辈更高强。”
06
门德尔松的父亲讲起自己的往事,说到上学的时候最后悔的一件事。
那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刚刚结束的时候,门德尔松的父亲在纽约的一所中学读书。他们的拉丁语老师是一位从欧洲逃难过来的德国人,虽然衣衫破旧,但每次上课都要西装革履。学期快结束的时候,老师问学生,谁愿意下学期继续学拉丁语?
没有一个孩子举手。教室里一片尴尬的宁静。没有人报名,意味着这门课就会被取消。而且,难民老师可能就会失业。
那位老师突然用手指着每一个学生,说,你们拒绝了渊博的维吉尔,你们将来会后悔的。
或许,这也是父亲退休之后还想去听儿子讲《奥德赛》的一个原因。他终于可以了却一个心愿了。
07
门德尔松看父亲这么喜欢读《奥德赛》,又带他专门参加了一个以荷马史诗为主题的游轮旅游团。
团里有个老人,腿上有一块引人注目的巨大的伤疤。
老人讲到一段难忘的往事。第二次世界战争的最后一个冬天,老人当时还是十几岁的孩子。他和同学们一起在学校里学拉丁语。
城市沦陷之后,这家人收留了无家可归的拉丁语老师。就在战火纷飞的时候,老师还在教他们拉丁语。
那时候,老人只有十四岁。他抡起一把斧头,想要劈柴,但年纪本来就小,又饿得没力气,结果,斧头没有劈着木头,反而劈到了自己的腿上。
没有药,伤口感染了。孩子在床上一连躺了几天,神志不清。他的拉丁语老师从早到晚,一直陪在床边。
老人说:“你知道他在我床边干啥?他在一遍一遍地念《奥德赛》,用拉丁语跟我讲话,好让我的脑子里有声响。”
08
读经典就是一段旅程,你不知道在哪里上船,不知道会走多久,甚至不知道会在哪里下船。
但是,就像《奥德赛》里说的:
当你起航前往伊萨卡,
但愿你的旅途漫长,
充满冒险,充满发现。
0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