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终于来了。2022年终于过去了。
咱们先讲点好消息。好消息是,2023年中国宏观经济大概率会出现一个反弹。原因很简单,疫情政策持续优化,还有一系列刺激经济增长的政策正在路上。再叠加2022年的低基数。从数据上看,2023年中国宏观经济一定会比2022年更好。
但还有另外一个观察中国经济的重要维度,就是周期更替的频率。现在我们的经济周期变得比原来更频繁了,也就是周期更替比原来更快了。为什么会这样?因为有时候历史会不由自主地重复自己。
回想一下,曾经有一个历史时间段跟现在比较像,就是2009年底。
2008年,美国金融危机席卷全球,我们很快就出台了4万亿经济刺激政策。平心而论,当时如果没有这4万亿刺激,中国经济可能真的会爆发一场经济危机。到了2009年,我们仍在实行扩张性的财政和货币政策。但不知道你有没有注意到,2009年年底,政策就有一点转向。为什么?因为政府担心刺激力度太大,信贷搞得太猛,接下来可能会有通胀的压力。
这就跟我们经常说的经济周期不太一样。我们原来熟悉的经济周期都是什么库兹涅茨周期、基钦周期等,一轮周期下来,短则三年,长则十年。现在变成了按月来算周期了。这对宏观经济学家来讲是一个重大挑战,因为我们普遍缺乏处理以月度为单位的宏观经济变化的经验。遑论很多数据还会改来改去。
所以,在观察2023年中国宏观经济的时候,就一定要增加一个新的维度,就是政策的持续时间。我们不能只看政策的力度和方向,因为这些在现在看起来已经是非常确定的。我们还要关注这些政策能持续多长时间。在一定的意义上,我甚至认为政策的可持续性可能要比政策的精准度更重要。为什么?因为我们现在最需要的是稳定大家对经济的预期。而要想稳定预期,就需要稳定的政策。我相信政府出台政策的时候会有很强的定力,但总有很多在政策控制之外的因素可能会影响到政策。
比如,俄乌冲突刚刚爆发的时候,石油和天然气的价格短期内涨了很多,后来又快速掉了下来。但问题是,谁也说不好未来几个月内,能源价格会不会突然又快速涨上去。这就像你闭着眼坐过山车,谁也不知道快速下来之后是结束了,还是要爬下一个坡。
这不是一个短期现象,今后在金融市场上,这类行情可能会出现得越来越多。所以,在观察2023年宏观经济的时候,一定要记住“周期频繁”这四个字。这可能会对你布局2023年有所启发。
聊到这里,我不得不给我们一直坚持的长期主义泼一点冷水。我自己经常讲长期主义,所以才会制定一个横跨30年的调研和写作计划。但长期主义不是一成不变,不是固执地坚持既定的计划去做一件事情。我们同样也得学会如何应对频繁变化的周期,要知道什么时候需要见好就收。为了长期主义,有时候也得学着把身段放得更低一点。就像罗胖,他为了能做完20年的跨年演讲,放弃了原来那种在大型体育场公开演讲的方式,选择在深圳书城这样的地方去办跨年演讲,结果还是挺不错的。
总之,为了把我们内心认同的事业做得更长,我们得要学会把身段变得更柔软。我在调研的过程中有一个感受,很多成功的企业后来之所以会出问题,一个原因就是他们不太会把身段放得很柔软。
企业规模做大之后,就不知道怎么反过来再把它做小。产品质量做得很高了之后,就很难把它再降下来。但在真实世界中,那些能够灵活生存下来的新物种应该是能大能小、能屈能伸、能上能下。
如果我们做不了大树,我们要把自己做成野草。有时候当大树是一件很悲惨的事情。一棵橡树,一长就是几百年,看起来很雄伟,但现在砍大树不用斧头了,用电锯了。我们千万不要小看野草,野草你是拦不住的。在上海疫情期间,只要没有人,你就会看到各个地方全都长出了野草。所以,2022年,我们能够看到的值得学习、值得歌颂的其实是“野草”。希望大家都能够生生不息地像野草一样找到自己的机会。
0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