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我们习惯于把人分成好人和坏人。好人干好事,坏人干坏事。如果有的人表现不好,那一定是因为他在内心深处缺乏道德感,而如果一个人是正人君子,我们有理由期待他在所有的场合都会言行一致。我们假设人性是不变的,人的行为只能受到其本人的理性选择和道德判断的影响。
 
事实上,人类的道德行为是十分易变的。无论我们讨论的是遵守信诺、慷慨助人、公平正义,还是嫉妒猜忌,每个人道德行为的变化程度远远超过了我们的预期。人们的道德行为,受到情景的影响。如果外部的环境变化不大,某种行为给我们带来的成本和收益容易预测,那么,我们道德行为的一致性就会更明显,但是,如果外部环境出现了改变,人们的行为就会随之改变。道德不是完全由人品决定的,而是由瞬息万变的环境决定的,信任不是由完全理智决定的,而是受到我们无从知晓,也不能完全避免的潜意识的影响。
 
心理学家曾经做过一个小实验,让一群同样背景的学生从一个教学楼到另一个教学楼送信,途中他们会遇到一个乞丐向他们求助。实验组的送信任务没有时间限制,他们就会更多地停下脚步,而另一组实验组的送信任务时间要求更为迫切,这些学生就会匆匆忙忙,根本不去过问乞丐到底遇到了什么困难,是否值得自己花点功夫去帮助。心理学里还有一个很有名的观察:当人们单独遇到坏人坏事的时候,正义感会相对更强,但围观的人们越多,人们反而越不愿意挺身而出。
 
还有一个更为令人不安的心理学试验。著名心理学家米尔格拉姆(Stanley Milgram)曾经在20世纪60年代初做过一系列试验。他找来很多应试者,让他们扮演“教师”,测试隔壁房间的“学生”。如果“学生”答错了题,就要按下开关电击“学生”,先从15伏电压开始,然后逐级上升到45伏、75伏……直到可能致命的450伏。
 
在做这个实验之前,米尔格拉姆问过四十多位精神科医生,让他们猜测有多少人会把电压一直增加到450伏,直到把实验做完。精神科医生们说:“1%”,只有恶魔才会如此冷血。但是,在米尔格拉姆的实验中,有大约三分之二的被试者按下了450伏电压的开关。很多被试者在实验过程中感到极其不舒服,紧张得瑟瑟发抖、大汗淋漓,声音变得结结巴巴,甚至发出神经质的笑声,但是,他们还是会服从到底,把实验做完。米尔格拉姆的实验发现,男女性别比例对实验结果没有影响;种族的不同对实验结果也没有影响。四十多年以来,很多学者重复了米尔格拉姆的实验。四十多年的社会进步会让人们有更多的警醒吗?没有。实验的结果几乎一模一样。换言之,人人心中都有一个撒旦。
 
阿道夫·艾希曼(Adolf Eichmann)是一位冷血的纳粹军官,也是在犹太人大屠杀中执行“最终方案”的主要负责者。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艾希曼被美国俘虏,但之后逃脱,流亡到了阿根廷。1961年,以色列的情报部门查出艾希曼的下落,将其逮捕。艾希曼于耶路撒冷受审,并于1962年6月1日被处以绞刑。犹太裔著名政治思想家汉娜·阿伦特以《纽约客》特约撰稿人的身份,现场报道了这场审判。但她观察到的艾希曼“不阴险,也不凶横”,反而彬彬有礼,并用康德的学说为自己辩护,他认为自己不过是一个奉公的官员和服从命令的军人而已。艾希曼为自己的辩护,是不是听起来非常熟悉?再举一个例子:纽约前州长埃洛特•斯皮策(Eliot Spitzer)为地区检察官的时候,曾经因打击卖淫活动而出名,可是,当他掌权之后,却成了皇家俱乐部三陪服务的常客。哪一个他更真实?
 
在判断他人行为的时候,我们必须更加谨慎。就连判断自己行为的时候,我们也不能过于自信。你并不像你认为的那样了解自己。你又制定了减肥计划,恭喜了。但今天的你能够信任一个月之后的你吗?心理学家做过一个实验,这个实验分成两个部分。在第一个部分,一群正在减肥的人和一群不想减肥的人在同一个房间里,桌子上摆了各种各样的零食。一般而言,正在减肥的人会表现出较强的自制力,不去动桌子上的零食。接下来是第二个部分,实验者告诉这些受验者,他们要帮助一家冰淇淋公司判断三种新口味的受欢迎程度,有三筒冰淇淋,请品尝之后告诉实验者,哪一种是你最喜欢的。你不会把冰淇淋都吃掉后才能判断出来自己更喜欢哪一种口味,抿一小口足矣。可结果呢?在第一个部分表现出更强自制力的人,在第二个部分吃掉的冰淇淋最多!
 
对我们的日常生活来说,这有什么启示?
 
第一,对待别人要宽容。除非万不得已,千万不要随便考验人性,因为人性这个东西,真的是经不起考验的。不要轻易地去评判别人的道德水平,而是要学会体察人性中的幽明互现之处。“古之君子,其责己也重以周,其待人也轻以约”,这在现在仍然适用。
 
第二,不要对自己过于自信。别人会不守信,你也一样。我们的人性中有追求个人私利和即时满足的欲望,对此也不必感到羞愧。但我们需要学会的是增强自己的克制力。意志是需要付出努力才能获得的,我们必须坚持不懈。一个人如果考虑的长远利益更多,他会更有自制力,更容易坚持道德准则,相反,如果总是想着投机取巧,就会朝三暮四,与节操成为陌路。
 
第三,没有一条万能公式能帮助我们识别别人是否值得信任。永远与所有的人在任何时候都保持合作并不是最好的策略:你不可能讨好所有的人。不要轻易地用人品去判断别人是否值得合作,也不能完全依赖别人的信誉。所谓的信誉,也就是他过去行为的历史纪录。但是,根据他过去的历史并不能判断他未来的行为。你要问的问题不是“他值得信任吗”,而是“在什么情况下,他有可能会选择合作”?
 
话题:



0

推荐

何帆

何帆

739篇文章 3天前更新

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1971年出生于河南省荥阳县。1996和2000年毕业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分别获得经济学硕士和博士学位。1998年至2000年在美国哈佛大学进修。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山东大学等高校经济学博士生导师。其他学术和社会兼职包括:中国世界经济学会副秘书长、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商务部等政府部门顾问、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公共政策研究所常务理事、北京大学、厦门大学等高校兼职教授、世界经济论坛(达沃斯)青年全球领袖、亚洲社会青年领袖,央视今日观察评论员等。主要研究领域包括:中国宏观经济、国际金融和国际政治经济学。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