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何帆

30年报告

 

最后,我想跟大家分享一点干货,作为父母我们到底应该怎么做?
 

第一个建议是你怎么样让孩子找到那条真正适合他的赛道,而不再是把你的人生经验强加到他身上。这里有一个基本原则,就是你一定要找到孩子的兴趣在哪里。每一个孩子都有他的兴趣,那作为父母的你,需要做的就是尽早挖掘出孩子的兴趣,看他是不是喜欢体育、艺术、画画,或者看他的表达能力好不好,有没有当领导的才能,等等。只有挖掘出孩子内心真正感兴趣的事情,孩子在做这件事情的时候才会出于热爱而走得更远。

但是光有兴趣还不行,因为有的兴趣是没有办法实现的。当你问孩子,他的兴趣是什么的时候,他会告诉你“我长大了要当歌星”“我长大了要当影星”“我长大了要当科学家”“我长大了要像乔丹一样,当个球星”,等等。而这些都是需要天分的,不是所有人都有这个天分的。比如,你很有兴趣当一个篮球运动员,但是你跟我的个儿差不多高,那你在球场上怎么跟别人拼?再比如,你特别想当一个音乐家,但是你五音不全或是你的听觉没有那么灵敏,那你怎么当音乐家呀?
 
所以,每一个兴趣背后要有天分作为支撑。你要去看你是不是既有兴趣又有天分。假如你既有兴趣又有天分,那么恭喜你,这件事情十有八九能够做成。但是有另外一种情况是你既有兴趣又有天分,然而这件事却没有社会需求,那该怎么办呢?比如,有个孩子说他的兴趣是打猎,他的天分也是打猎。可是除了在游戏里打猎还是个职业,在现实生活中已经基本没有这样的职业了。再比如,你的兴趣是写诗,你的天分也是写诗,但我建议你这条路最好也别走,当然你可以将它当成自己的兴趣爱好,但是如果你将它作为你的职业选择,它的社会需求是很小的。那怎么办呢?我们还要加上第三个维度,就是它有没有社会需求。
 
那社会需求我们怎么去看呢?就像我刚刚跟大家讲的从小趋势然后去看未来大的变化。假如我们能为孩子找到他既有兴趣又有天分,还有社会需求的事情,那么恭喜你,你需要做的只是为他提供更好的条件,之后的路他自己就能闯出来,而不需要你整天跟在他屁股后面催促了。但是要集齐兴趣、天分、有社会需求这三个条件,是一件很难的事情。尤其是在现在的这种教育制度下,很多孩子已经被教得无法找到他内心的那团火了。这三个条件里,“社会需求”我们大人还能帮他做判断;“天分”也比较容易识别,如果你识别不出来,可以找一个行业内的专家来帮你识别;但是“兴趣”这个东西一定要父母带着孩子去试,看看你的孩子到底对什么是真的渴望,真的是内心里面有一团火。
 

第二个建议是未来的孩子和我们这一代不一样的地方在于,他要变成一个终身学习者。我们现在给孩子设计的很多未来的规划其实都是错的。因为我们认为你只要掌握了一技之长,你只要选一个好的专业,你以后一定能够找到一个好的工作。然而,根本没这回事儿!以后你不可能只凭一技之长就能混到退休。你大学毕业的时候也就20多岁,如果到60岁左右退休,那么你还要工作差不多三四十年,以后的人还有可能会活到100岁。如果你能够活到100岁,你的人生差不多还有70多年的时间,那你能确保自己大学四年学到的东西足以支撑你后面70多年的发展吗?不可能的。所以,大学学的什么专业其实并不重要。我们老想着让孩子去学人工智能、金融专业,但是等到消息传到你们这里说金融赚钱,那这个金融的周期可能已经过去了,然后你把孩子送去学金融,他学了四年时间,相当于你又滞后了四年,所以你踩点总是容易踩错的。


 那怎么办呢?我们要按照孩子的兴趣去学习,但是你一定要锻炼一下孩子的核心生存能力,也就是你要让他变成这么一个人:在拿到一个新的课题或是进入一个新的领域时,他能够迅速进入,然后把自己从一无所知变成在这个行业里能跟别人对话。其实,我们绝大部分的工作是不需要你变成全世界做得最好的那个人的。你说你热爱写作,这个职业并不需要你拿个诺贝尔文学奖;你说你热爱运动,这个运动并不需要你拿个奥运会金牌。但是,你一定要差不多达到专业的水平。如果你想让自己做到全球最好,那是需要天分、努力和运气的。但是,你如果原本是个小白,然后想达到专业的水平,其实只要方法得当,每个人都是可以做到的。
 
你未来很可能会进入不同的好几个领域,可能刚开始时你是一个码农,然后你的专业是怎么把编程编得更好。那你不能一辈子都干编程吧,所以到了一定的时候,你可能会从编程岗转到管理岗,那你应该知道什么叫管理吧!做了一定时间的管理,你会发现你对管理一家企业有了心得,同时你又积累了一定的行业资源、人脉资源,此时的你想跳出来做一个投资者,你要搞一个风投,你从管理岗转到投资者又需要新的知识基础。在每一次转型的过程中,能让自己从原来的外行迅速变成一个能够在行业里面跟别人对话,我把这样的人称作“瑞士军刀型人才”。不同于“万金油”的什么都只懂一点,一把瑞士军刀会有很多不同的功能,而且它的每一个功能都属于专业水平。你可能会说这个好难呀!确实是很难,但这是我们每个人在未来生存中必须要具备的技能。
 

第三个建议是一定要锻炼自己的孩子具备在旷野中生存的能力。这一点对孩子而言还有点遥远,可能我们做父母的先要具备这种能力。什么意思呢?我们以后很可能会遇到一个人生选择,当我们进入职场之后,我们会发现自己干得很不错,然后干到一定程度的时候,突然发现自己要不要切换一下人生道路,而这个时候会出现很多错误的选择,就是很多人会高估自己的力量,而低估自己所在的平台的力量。你会看到有很多从中央电视台里出来创业的人,比如大家熟悉的罗振宇、樊登,好像做得都很成功,但你知不知道他们原来在电视台的时候都是属于底层员工。后来,有很多比他们级别高很多的人,也从中央电视台里面出来创业,结果却没成功。


为什么在平台上那些原来处在底层的人出来创业之后,他成功的概率高,而那些在平台上处于更高层的所谓的精英出来创业之后,却没有成功呢?因为从更高的位置出来的那些人错误地把这个平台的影响力当成是他个人的影响力,所以他出来之后一定会受挫折。你从那个位置出来后,再也没人会把你捧得那么高,那为什么像底层的这些中央电视台的员工出来创业就能够成功呢?因为他是在中央电视台那个平台上锻炼了自己的才能,但他从来没有奢望自己能够把中央电视台的资源带走。所以当他自己去创业的时候,他真的是白手起家,那他具备的是什么?是他在平台上锻炼的自己在旷野中的生存能力。

我们每个人在成长到一定阶段的时候都会遇到这样的选择,就是我想过一种更独立的生活,想选择一个更有意思的工作,那你一定要拷问自己是不是具备在旷野中生存的能力。完全不依靠平台、不依靠体制,你在旷野中振臂一呼就会有人跟着你走,这是很不容易的。我就是从平台中出来,到旷野中来求生存的。你会发现出来后,自己的情商和智商都不够用。你原来没必要自己去应对的那些事,都要自己去应对;原来自己不具备的生存能力,现在都要把它们补上。你时时刻刻都要记得锻炼自己的这种核心生存能力,把自己培养成旷野之子。到那时,无论你的平台发生了什么变化,你都会对自己有一个更好的掌控感,有一个更大的信心。 

其实,教育这件事情说难也难,说简单也很简单,就两个字——陪伴。大家不要把陪伴想得太容易。你说:“现在我的孩子已经上初中了,再熬几年,熬到他上大学,我的任务也就完成了。”殊不知,这是一个新的开始。你把他送去读大学,你会担心他学习好不好;毕业了,你会担心他能不能找到工作;找到工作了,你会担心他有没有钱买房;买完房,你又担心他怎么还不结婚;结了婚,你就担心他怎么还不生孩子;生完孩子,你会说你还得赶紧给他看孩子去。所以,你的任务还远远没完,我们原来以为孩子考上大学就是子女教育的终点,其实那只是一个起点。你可能会说:“完蛋了,原来我还有那么长的苦日子呀!”
 

那如何才能避免自己这么焦虑呢?在这里,我要教大家一个心法,而这也是我这些年跑马拉松得出的一个体会。在没有跑马拉松之前,你会觉得那么长的路咋跑啊?其实,跑步和教育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会特别累。如果你想让一件很累人的事情感觉不累,唯一的办法就是习惯,还有就是把一个大目标拆成很多个小目标。你不要想着我一定要跑40多公里,你要想一想前面五公里我怎么配速,跑完五公里后再想下一个五公里我该怎么去配速?只要你把握好大方向,然后把一个大目标拆分成很多个小目标,你就可以专注在每一个不同的阶段应该做什么,你就不会那么焦虑也不会那么紧张了,反而会有更多的时间去享受跟孩子在一起的难忘时光。孩子嘛,有时候会很听话,有时候也会很不听话。他听话的时候是你美好的记忆,他不听话的时候其实也是他的成长。等到他有一天突然变得特别听话的时候,你可能也会受不了。 

 

当然,未来的他会成功,也会失败。作为父母对他的最大的贡献就是,你要做他的“最终贷款人”。不是说他没钱了,你要给他钱,当然有时候你还是要给他钱。但是更多的是当他在外面失败了、受了委屈、对自己的人生感到绝望的时候,你一定是那个“最终贷款人”,一定是发自内心地相信“我的孩子是最好的”。假如你能够给他这样一个港湾、一个支持,他每次失败了之后都会像希腊神话里的那个巨人安泰俄斯一样,他每一次摔倒了,摔倒在大地母亲的身上,他都能从大地母亲身上汲取到新的能量,然后马上满血复活。

所以,你不需要天天盯着他写作业。你只需要在他每一段的成长过程中,做一个麦田守望者,只要保证他不会掉到悬崖底下去就行。如果他不往悬崖边上走,那么我们只需要在这里守着他,陪伴着他就行了。你再焦虑再着急是没有用的。你在春天的时候播种播得再用心,在夏天的时候除草除得再用心,你也不可能在春天和夏天有所收获,一定要等到秋天,该来的一定会来的。所以,请大家把心放下来,陪伴孩子一起来成长,同时也借此机会改正你人生中的很多缺陷,补齐你人生中的很多短板,让自己变得更加圆满、成熟。陪伴孩子的过程,其实也是我们作为父母的第二次成长的过程。
 

说到最后,衷心祝愿每个家庭、每个父母都能够处理好跟子女的关系。不是说我们每个家庭里一定要有一个非常成功的孩子,但是希望我们每个家庭都是一个幸福的家庭。最后,父母与孩子的这种美好的关系能够保留一辈子,而这也是我们作为父母最希望得到的,也是孩子最终会感恩父母的。

 

 

话题:



0

推荐

何帆

何帆

738篇文章 27天前更新

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1971年出生于河南省荥阳县。1996和2000年毕业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分别获得经济学硕士和博士学位。1998年至2000年在美国哈佛大学进修。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山东大学等高校经济学博士生导师。其他学术和社会兼职包括:中国世界经济学会副秘书长、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商务部等政府部门顾问、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公共政策研究所常务理事、北京大学、厦门大学等高校兼职教授、世界经济论坛(达沃斯)青年全球领袖、亚洲社会青年领袖,央视今日观察评论员等。主要研究领域包括:中国宏观经济、国际金融和国际政治经济学。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