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文 | 何帆 叶芊林 余乐
 
编者按
 
11月8日-10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将访华。这是特朗普上任总统后第一次对中国进行国事访问。特朗普也是十九大之后访华的第一位外国元首。中国驻美大使崔天凯在接受采访时表示,特朗普此次访华最重要的任务是为中美关系确定下一步的发展方向,定好一个积极的基调,从而推动两国关系继续在健康稳定的轨道上发展。因此,中美两国最高领导人本次会晤受到了世界关注。
 
围绕特朗普此次访华,澎湃研究所与北大汇丰商学院海上丝路研究中心共同策划了系列评论文章。该系列文章分别就中美实力对比、总体判断、BIT与金融市场开放、朝核问题和“一带一路”等方面分析和判断中美关系。
 
在第一篇中,作者在对比了中美经济实力之后回答了其在文章开头提出的问题:下半场中国能跑赢美国吗?
 
以下是本系列文章的第二篇。文章分析了中美之间贸易摩擦恶化的原因,就中美经贸合作的趋势来看,作者的判断是:两国贸易冲突会持续增多,摩擦程度也会进一步加剧。
 
11月8日至10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将对中国进行首次访问,两国贸易不平衡问题被认为是此行焦点之一。就在日前,美国商务部在其铝箔反倾销调查中认为中国仍然是一个非市场经济国家,今后对华反倾销调查将继续使用“替代国”做法。更早前的8月,特朗普授权美国贸易代表考虑对华贸易行为启动“301调查”。这一系列在美国总统访华前不寻常的举动,再次放大了各界对中美关系走向的担忧。从长远趋势来看,中美关系逐渐脱离传统模式,两国间的贸易摩擦会进一步加剧。中国需要尽快适应中美经贸关系的“新常态”,同时在双边投资、军事合作等新的领域寻找合作空间。
 
中美关系自建交以来几经起伏,但总体保持向好发展,其中两国的经贸合作发挥了重要的“压舱石”作用。中国加入WTO以后,中美之间的经贸往来大大增多,中美经济成为了实质上的利益共同体。中国商务部数据显示,中美贸易额从1979年的25亿美元增长到2016 年的5196亿美元,38年间增长了211倍。同时,中美双向投资迅猛增长,截至2016年底已累计超过1700 亿美元。中美经贸合作,既是双方优势的互补,也是国际产业分工和优化资源配置的体现。已有研究表明,不仅中国从中受益,美国也通过与中国的贸易提高了自身的整体福利。
 
中美经贸关系在发展过程中,也积聚了许多矛盾与分歧,贸易逆差和人民币汇率问题是最为突出的冲突点。全球金融危机之后,中美经贸关系的“压舱石”效应显著弱化。今年年初特朗普政府执政以来,各界对两国爆发局部冲突甚至开打贸易战的担忧更是不断。从较宏观的层面来看,中美贸易摩擦进一步恶化的主要原因有三:
 
第一,全球化退潮的大环境。2008年金融危机以后,全球范围内都出现了对全球化利益分配不平等的反思,这种反思甚至演变为对反全球化的支持和贸易保护主义的兴起。以民族主义和贸易保护主义为竞选纲要的特朗普在美国总统大选中意外胜出,本身就是全球化退潮的结果之一。在新的政治背景下,中美两国出现贸易摩擦的概率显著增加,特朗普政府提出的“美国优先”战略则起到了加速作用。可以预见,未来中美经贸合作虽然仍然会扮演重要的稳定器作用,但也有可能更多地成为中美关系不确定性的源头。
 
第二,中美之间长期存在的贸易逆差在产业竞争的背景下被放大。客观上,中国是美国贸易逆差的最大来源国,2016年中国占美国商品贸易逆差总额的47%。在美国“再工业化”的战略背景下,中国出口被认为对美国的就业造成了巨大冲击。在一定程度上,这是美国国内政治家故意引导的结果。美国制造业低技能工人的失业问题更多地是由于产业结构升级、技术进步等因素所导致。中美之间的贸易失衡是由一些长期性、结构性的因素导致的。
 
首先,贸易格局出现了较大变化,传统的产业间的贸易转变为产业内甚至产品内贸易,形成了全球产业链分工的新格局,这使得传统的贸易统计方法可能夸大了中美之间的贸易失衡。
 
其次,导致中美贸易失衡的根本原因在于两国国内的宏观失衡。比如,中国的储蓄率较高而消费率过低,美国则储蓄率较低而消费率过高,这是需要两国通过结构性改革才能解决的长期问题。
 
再次,美国还在高科技产品出口方面对中国设置了诸多限制,加上美国优势所在的服务业由于贸易壁垒出口困难,也导致了中美贸易逆差持续扩大。
 
第三,两国经济实力差距缩小。随着经济的崛起,中国的国家竞争力也迅速增强,美国对中国的定位已经调整为主要的战略竞争对手。但实际上,中国的综合实力仍未能与美国相抗衡。风物长宜放眼量,如果从长期来看,中国经济的持续增长将从根本上有利于改善两国贸易不平衡的问题。伴随着人均可支配收入的提高和产业结构升级,中国进口需求将会增加,尤其是在美国具备优势的高附加值商品和服务领域,两国贸易逆差会缩小。
 
基于以上分析,我们对中国经贸关系大趋势的判断是两国贸易冲突会持续增多,摩擦程度也会进一步加剧。总的来说,中美力量对比的稳定决定了中美关系尚未进入质变阶段,但不能再单纯的以中美经贸合作为中美关系的“压舱石”,至少不应该把经贸合作当作中美关系唯一的“压舱石”。
 
中国应采取的对策包括:第一,直面中美经贸领域存在的问题,建立常态化反应机制。中方应建立贸易摩擦预警机制,对中国出口占美国市场份额较大、出口增长速度较快的产品实时监测,并做好与美方的沟通;中方应继续坚持扩大对外开放,增加对美国和其它国家产品的进口;中方还可以对原有的贸易政策进行改革和调整,减少政府干预。当遇到贸易摩擦的时候,应妥善应对,通过向WTO申请裁定以缓解冲突,或者联合其他经济体共同抵制美国的非常规做法;从长期来看,中国应积极推动多边贸易谈判和区域自由贸易协定,更多地参与国际贸易规则的制定。
 
第二,中方还应意识到,解决中美经贸摩擦,可能要在经贸领域之外寻找出路。中美双边关系是多元的,过去一度存在经贸热但军事、安全冷的局面。如果通盘考虑,巧妙地通过议题连接,寻找双边新的合作领域,例如在东北亚安全问题上的合作,将有助于提升两国的合作空间,反过来又能更好地改善双边 的经贸关系。
 
何帆丨北大汇丰经济学教授 海上丝路研究中心主任
叶芊林丨北大汇丰海上丝路研究中心青年研究员
余乐丨北大汇丰海上丝路研究中心研究助理
 
 
注:本文已发表于《澎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话题:



0

推荐

何帆

何帆

739篇文章 3天前更新

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1971年出生于河南省荥阳县。1996和2000年毕业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分别获得经济学硕士和博士学位。1998年至2000年在美国哈佛大学进修。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山东大学等高校经济学博士生导师。其他学术和社会兼职包括:中国世界经济学会副秘书长、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商务部等政府部门顾问、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公共政策研究所常务理事、北京大学、厦门大学等高校兼职教授、世界经济论坛(达沃斯)青年全球领袖、亚洲社会青年领袖,央视今日观察评论员等。主要研究领域包括:中国宏观经济、国际金融和国际政治经济学。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