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第一次走进北京国际机场第三航站楼的时候,我清晰的意识到,我看到了不可思议的事物。那时,我已经在北京住了五年。我经常会坐飞机到处旅行。和大家一样,我在旧航站楼有过很多不愉快的经历。我还记得,当我看到闪亮的新航站楼时的心潮起伏。当然,我很庆幸,再也不用老是去旧航站楼了。但最让我难忘的是,新航站楼给我带来的震撼。就连我这样熟悉中国的人,都难以想象北京居然会有这样的建筑。很多人都批评新航站楼,有人说它铺张浪费、有人说它有剽窃香港机场的嫌疑、有人说它硬件很好但软件太差。但不管怎样,三号航站楼是一个活生生的例子,它让我经常想到:不管是好是坏,中国已经成为了不可思议的年代的首都。
你在这本书中会读到,现代社会中的复杂性事如何改变我们陈旧的思想的。这些变化在中国都能找的到,中国的变化更有活力,更加频繁。从局外人的视角看发生的中国的变化,经常会感到极大的震撼。我的老板基辛格博士在访问中国的时候,经常会对他所看到的一切发表评论。这些变化是中国人民在遇到巨大的挑战时,用自己的双手创造出来的。我总是会听到基辛格博士感慨:所有的这些变化,都是他当初访问中国的时候难以想象得到的。中国人养成了创造不可思议的事物的习惯,这让中国的改革进程变得有趣而重要。数年之前,我注意到了这种变化,觉得有必要提醒人们关注,于是,我用“北京共识”来形容中国的变化。我仍然坚信,当全球都在经历沧海桑田的变化时,中国的持续改革和开放,是全世界都需要理解并支持的。
在不可思议的年代中,最重要的一课就是必须不断创新,并让思想与时俱进。事实上,我们生活在一个革命年代。那些没有保持思想进步的大人物们,很快就被时代抛弃了。所以对我们每个人来说,保持思想的活跃是至关重要的,尤其是,不要忘了,中国面临的挑战是巨大的。从某种角度来看,保持思想的活跃一直就是中国改革的特点,从当年引进家庭承包责任制的时候,我们就能感受到这一点。但是如今,中国遇到的挑战,从规模来看,从复杂的程度来看,都是人类历史上从未经历过的。改革的本性是会产生出从未见过的新问题。这就需要一种新的创新,一种超越“中国特色”的创新。我将其称为“后中国特色”的现代化。所谓“后中国特色”,是指中国将不再把国外的东西拿来,然后增加一些“中国特色”,中国创造出来的将是完全崭新、自主的创新。但是,究竟什么才是“自主创新”呢?为了回答这个问题,我们有必要审视下什么是创新、什么是进步、什么是现代性。
本书的一个重要观点是,最有趣的创新发生在不同寻常的观念互相融合的时候。比如,如果你把生物学和经济学融合起来,就会对金融市场有更深刻的理解。正是因为我们把新技术和传统的阅读、购物、交际习惯融合在一起,才产生出我们在IT行业看到的重大变革。所有的创新都告诉我们一件事:最有用的创新就是在全球范围内整合思想。这就是我们这个时代的“开放系统”,我们不是互相隔绝,而是要互相接触,这样才能创造出新的思想。在数十年之前,当我们还能封锁边界的时候,或许还能想象出来与世隔绝的创新。但在今天,这是不可想象的。闭门造车和我们这个时代的精神已经南辕北辙,而且造出来的可能是不合辙的残次品。不管是好是坏,完全的自力更生已是不可能了。
中国的改革开放已经持续了30年,现在,应该思考下未来30年可能出现的不可思议的变化了。在我看来,中国很可能会从“改革”年代进入“创新和改革”的年代。改革时代的思想和方法,和创新时代会有很大的不同。决定未来中国方向的,就是如何才能转向创新和创造。我亲身感受到,在中国,创新正到处涌现,而且就在我们的身边。很多美国人,喜欢说中国根本就没有什么自己的创新。我觉得,这是一种谬见。中国人正在不断的创新。当然,中国所需要的大规模的创新,必须有各种各样崭新的风格,但是,如果你生活在中国,就会看到在全国范围内,关于社会福利、医疗卫生、外交政策和技术进步的新思想不断涌现,而且中国正在以越来越快的速度在探索和试验这些新思想。当然,这也会带来新的挑战。如果“创新”和“改革”、“开放”一样,成为了中国发展的指导纲领,那么,这和“改革开放”时代相比,对中国的改变、对世界的影响会更大。
0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