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撰稿人 | 李靖云

编者按

自今年以来,中国和沙特、阿联酋等中东国家的关系突然变得“火热”,双方政经交流频繁,国内各界人士纷纷聚焦中东“热土”。很多人都来问我,中国和中东关系究竟发生了什么变化?双方经贸合作现状如何,未来有什么趋势?中国企业和商人能在中东国家找到什么商业机会?近期,我的朋友李靖云奔赴中东,深入一线,为我们一探究竟、答疑解惑。

本期是现场观察的第一篇。

我于5月29日晚飞赴迪拜,此次行程有些仓促,本来也是希望能和国内的一些人、一些事拉开距离,故而希望能快速成行。走出6800多公里之外,却看到了另外一个“中国”,全球化也是一个回旋镖,你要避开的时候反而看得更清楚。

迪拜和阿联酋于我都不陌生,甚至可以说每天都能在票圈观察到。很多信息都说疫后迪拜已经变了,但是当你亲身体会到变的时候,感受到的冲击则是不一样的。我的住处距离迪拜龙城很近,龙城是迪拜的中国社区,原本以为自己在这里可以用中文进行无障碍交流。结果,第一天就被教育了,这里是印巴英语的天下。我特地走了龙城一期、二期所有的店面,坐店的基本是印巴人,也有孟加拉人,但中国人极少。我专门询问了本地的中国商人,答案集中在两种。第一种解释是,龙城的店铺大部分仍然是中国老板的,但因为生意多,便越来越多地雇佣本地劳动力,也就是印巴人。随着这几年全球大流行病,印巴人越来越多地涉足具体业务,有的人便开始盘下店面自己当老板。第二种解释是,这些年龙城的生意越来越难做,于是中国商人便抛掉了下游终端业务,转而集中到上游物流批发,于是龙城这样的小商品城就逐步由印巴人掌握了。

两种解释都很合理,但是明显差异在于持第二种解释的人认为这是危机,我在迪拜的朋友小K就是其中之一。“终端制胜”是市场营销学的基本原理,这一点在我做学生的时候就已经学得滚瓜烂熟了。谁掌握了终端销售,谁就掌握了整个市场。经济学上的萨伊定律,其核心思想是供给创造其自身的需求,即生产制造需求,需求原本没有,因为生产出来了产品,你用了,所以才出现了需求。但是进一步到市场营销学的范畴,就是如何把产品卖给谁,掌握客户,此时销售终端就是决定性的因素了。可以简单总结为生产制造需求,销售终端掌握需求。这一点小K和我的观点一致。与给出第一种解释的群体不一样,小K大学本科毕业,并且在海外留学过,是能讲一口流利英文的新一代中国商人。像小K这样有理论也有实干能力的人,我将他们称为“新迪拜”。

区分老迪拜和新迪拜最简单的方法是看他们的英文能力:新迪拜普遍懂英文,老迪拜则要打个问号。虽然我没有具体统计过,但是按照熟人法则来看,90%的老迪拜可能不懂英文。这就意味着不仅是做生意的方式不同,而且能借助的路径也不同。

龙城是一个极,哈利法塔下则是另外一极。作为国际金融自贸区,哈利法塔周围云集了世界顶尖的金融机构和各种专业人士,这里的工作语言是英文,所有的业务都是规范的,用俗话说,这是走正途的生意。

德拉旧城市场是处于两者之间的第三极,这里曾经是迪拜的商贸中心,所谓中国商品的名气也就是在德拉打响的。楼宇铺面,我们熟悉的那种商贸城,这里的中国人是真正意义上的老迪拜,中国人的各种商会组织也集中在这里。据闻德拉老城的房东,一年光收房租就能拿到几千万第纳尔。所以如何整租,曾经是这里的中国商人最重要的业务。

龙城是买卖到人的小生意,哈利法塔是高大规范的国际业务,德拉已经逐步演变为地产业务了。这样三个中国人群体,也相对独立了。比如国内贸促会的各种访问团,也是在德拉安排接待,参观哈利法塔,吃喝在龙城。

当地的华社如此之分割,以至于我的一个朋友认为这里比北京还折叠。服务哈利法塔的中国金融机构和律师,从来不去操作龙城的中国人业务,龙城的中国人甚至也很少去哈利法塔、棕榈岛。平行折叠社会这一问题是否在印巴社群里也存在呢?至少我以为是不会的,因为印巴社区有串联生意和生活的大企业。

我一直以为LuLu supermarket是不亚于世界任何商业奇迹的中东商业奇迹。从1990年海湾战争的战火中开业的小杂货铺,到今天中东最大的本土超市,这家印度人创办的零售企业不仅对印巴人群是日常生活的保证,对于所有生活在中东的人都是日常生活的保证。LuLu的业务既串联着哈利法塔,又串联着德拉各种油腻的印度小商业门脸。在迪拜这样一个国际化都市,本土化不是你是否是本地人或者你是哪个族群的人,而是你是否能在本土实现循环成长。买卖不是简单地赚钱,而是要在本土实现价值创造。

迪拜的中国人会不自觉地将自己和印巴人进行比较,经常会提到对方团结、人多、语言能力好。实际上,大部分印巴人的英语能力并不比中国人好;印巴人互相算计的事,单从司法诉讼上看也是比中国人多的。从两个群落经济能力的差别来看,印巴人有能够实现本土价值创造的大企业,那么中国社区就一定没有吗?

我以为目前还没有,但未来可能会有,而且这个概率会越来越大。迪拜目前已经出现了一些华商的大规模企业,比较明显的是山图集团、温商超市集团。作为华商,其成长经历也不亚于LuLu,特别是温商超市,已经把自己的发展参照定位为LuLu了。其针对客户群体,已经从中国人变为亚洲人,经过大流行病的锤炼,温商超市建立了自己的供应链体系、物流体系。我相信有足够的融资支持、法律服务的支持,温商集团是可以走出一条中国人在中东发展的道路的。

从具体成绩而言,目前温商超市在蔬菜和豆制品上已经通过零售渠道,扩大了自己的客户群体。通过建立自己的种植基地,温商实现了蔬菜的本地化生产和配送,这就吸引了各种不同社群的人。走出这一步很不容易,是否这就是巅峰,仍然是一个未知数。

灰色产业进入则是目前迪拜中国社区的另一个让人不安的问题。仅在中国社群里,你能听到电信诈骗、网络赌博等各种各样的传说。如果实调的话,又会发现传说就是传说。迪拜本身管理能力就相当有限,这种游走在法律边缘的生意不少。过去几年由于大流行病的因素,有一批东南亚从事非法生意的人流入迪拜,他们的灰色产业已经是黑色产业了,对于相对稳定的华社生意而言,刺激就比较大。迪拜华人社会本身的平行折叠化,又导致对于事实的夸大描述非常普遍,这就使得社群壁垒更深,分化更严重,于是灰色产业的神话也就变得越来越神了。

就灰色产业的认识而言,我一开始以为是一个规范问题。后来,我发现这其实是一个对中东、阿联酋或者迪拜的政治认识问题。灰色产业带来了一定的资金流,但是从发展角度来看,对于本地并没有价值创造,反而有价值减持。

谢赫·穆罕默德·本·拉希德·阿勒马克图姆,现任阿联酋副总统、总理、迪拜酋长,他也是外来人进入这一区域最需要了解的人物。从2006年正式掌权开始,穆罕默德几乎是拖着迪拜跑的,说他一手缔造了迪拜这一国际城市是不过分的,但是这一成就背后则是整个阿联酋的定位。阿联酋不是一个阿拉伯国家,而是一个世界国家。今天在德拉前后瞻望,也能发现老城和新城有巨大的差异。德拉老城是典型的油气带动建设的中东城市,而新城则是完全崛起于沙漠之中的现代化国际化城市、建筑博物馆。穆罕默德本人强调的国际化,金融和贸易的规范化,占据上游市场,这些都和德拉老城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哈利法塔下所处的国际金融自贸区是非常著名的。但是,它更大的成就是杰贝阿里自贸港区,如今不仅是中东最大最成功的港口自贸区,也是贸易中心区,这也是穆罕默德用以挤压老城旧势力集团的重要工具。

就本地的中国人未来的发展而言,搞清楚谢赫·穆罕默德·本·拉希德·阿勒马克图姆的设想,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不能高估一个国家的愿望,更不能小觑一个超凡领袖的意志。就我了解,自从发起全民减脂健康生活以来,穆罕默德以身作则,每天必骑马一小时,近二十年都没间断过,可见其意志。

新迪拜、老迪拜也可以进一步扩大为新中东和老中东。中东或者说波斯湾地区最富有的是什么?油气资源和资金。中国最有能力的是什么?产能。这似乎是完美的合作,那么是否事实就尽如人意呢?

这个话题就留给下一篇吧。

 

话题:



0

推荐

何帆

何帆

738篇文章 179天前更新

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1971年出生于河南省荥阳县。1996和2000年毕业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分别获得经济学硕士和博士学位。1998年至2000年在美国哈佛大学进修。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山东大学等高校经济学博士生导师。其他学术和社会兼职包括:中国世界经济学会副秘书长、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商务部等政府部门顾问、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公共政策研究所常务理事、北京大学、厦门大学等高校兼职教授、世界经济论坛(达沃斯)青年全球领袖、亚洲社会青年领袖,央视今日观察评论员等。主要研究领域包括:中国宏观经济、国际金融和国际政治经济学。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