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最近,哈尔滨作为一个省会城市,出台了一份《哈尔滨市级机关事业单位编外用人清理规范工作方案》,受到很大的关注。
但是,清理规范非编人员的政策不是今年才开始的。这些年来,各地断断续续都有这样的动作。那是不是因为哈尔滨是个省会城市,才惹出这么大的动静呢?其实也不是。如果论级别,福建、湖北在2007、2008年的时候,还出台过全省层面的清理编制外人员政策。
02
为什么哈尔滨会受到关注呢?
有一点和过去是不一样的,这次的风格变了。之前有的全省清理规范临时编制,只给了3个月的时间,看似急风骤雨,但也说明,这就是一阵风。这一次,哈尔滨非常有定力,给了5年时间——市直机关编外用人原则上5年内精简完毕,每年精简不少于本单位编外用人员额的20%。
03
再看细节。
哈尔滨不仅定了KPI,而且还设置了一个看起来比较合理的指标逻辑:市直事业单位编外用人结合职能调整情况及空编率适度精简,具体而言,空编率5%-15%,编外用人精简5%;空编率15%-25%,编外用人精简10%;空编率大于25%,编外用人精简15%。这是一个很重要的细节,说明哈尔滨不是为了单纯清理编外用人,而是把编内编外统筹考虑,所以清理后面还有规范一词。
04
政策出台,总会有先兆。
地方政府清理规范编外人员的先兆是国务院的指示。3月刚刚通过了《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方案》,其中就提到要精减中央和国家机关人员编制。中央和国家机关各部门人员编制统一按照5%的比例进行精减;地方党政机关人员编制精减工作,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党委结合实际研究确定。
有研究机构改革的学者总结了一个规律:从中国机构改革实践来看,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机构改革基本上是先从中央开始,然后以2-3年的时间扩散到地方。
05
政策出台,还要看背景。
为什么地方政府要清理规范编外人员?一个直接的原因是政府真的没钱了。有了财政压力,就会倒逼改革。
为什么这次各地政府一拥而上,都想清理规范编外人员呢?这是因为地方政府自己想干,他们真的挺不住了。
06
虽然地方政府都想干,但还得看看别人怎么干。
这就像经济低迷时期企业想裁员,可能每家企业都动过这个念头,但谁也不想当出头鸟。那怎么办?等等看呗。只要有第一家企业敢干,后面的企业就一窝蜂跟上来了。有点像非洲大草原上,角马迁徙的时候,一群角马在河边,谁也不敢下水,但只要有一只角马跳下去了,后面就全都敢过河了。
除了哈尔滨一个省会城市,还有一些市也放出风声,开会啊、调研啊。这是啥意思呢?其实它们也很着急,所以先放出风声,看看各方的反应。
这次哈尔滨打了第一枪,后面一定会有不少地方跟上。据说有的发达省份已经开始在全省摸底了。
07
所有的政策,都会有利有弊。
就说清理编外人员吧,其实是个很麻烦的事。对一个部门而言,比减少预算更难忍受的就是减少编外人员。地方政府要干的活多了,很多政府部门、事业单位都忙得不可开交。所以,之前有的地方清完编外人员后,隔几年就又全都补上来了。
这些编外人员有很多时候是刚需。地方上,编外人员主要集中在医疗、教育、公安、城管等系统。这些系统的编外人员比例高,干的活多,而且,也有一些能够负担编外人员的收入支撑。
比如说,疫情中,很多医疗机构大幅度增加了编外人员。因为当时常态化核酸需要用人。等到疫情结束后,这些人很多也就留下来了。这一轮清理规范编外人员,医院首当其冲,可能会受到影响。
08
再追问一个问题,为什么有的政府机关或是事业单位会这么忙呢?
因为政府都想当“有为政府”。政府已经不是简单地处理公务,而是“躬身入局”,投身到市场经济中了。各地政府都要招商引资。地方官员会做直播电商,帮助卖本地产品。
就举个身边的例子吧。最近,淄博烤串特别火,这里面当然和淄博烤串好吃有关,但肯定少不了市政府甚至省级政府源源不断的各方面资源的投入。就说那么多游客突然涌入,政府如果不积极作为、统筹调配资源,很难服务好汹涌而来的游客大军。
09
所以,要是真能“一清了事”,那就简单了。
问题在于,以后地方政府还需要办那么多事情吗?还有财力去办那么多事情吗?这才是真正重要的问题。
这一次机构改革说“收回的编制主要用于加强重点领域和重要工作”,这就很耐琢磨。什么才是重点领域和重要工作呢?这个表述看似平淡,但可能意味着政府内部组织结构、人员编制的不断调整。
你看,改革就是这样的,一根线牵出另一根线,一块红薯连着另一块红薯。清理规范编外人员,是个特殊时期的特殊政策,也是一个非常实用主义的政策。这就决定了再过几年,你可能看到的政策就又不一样了。
0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