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01

疫情中能看出各种人性。好的,坏的,难以名状的,都翻涌了上来。

同样是邻居,有的乐于助人,有的落井下石。同样是志愿者,有的任劳任怨,有的行奸卖诈。同样是大白,有的推着老人的病床带老人看夕阳,有的入室消杀把别人家的东西弄得一片狼藉。 

图源:摄图网

 

人跟人的差别,咋就这么大呢? 
 

其实,人性没有绝对的善恶。善恶往往只在一念之间。在某些情境中,人们更容易行善,但在另外的情境中,人们更易于作恶。当你看到疫情中很多让人不可思议的怪事时,先别着急去评判某一个人的好坏。跳出来,看看到底是什么样的情境,把人搞成了这个样子。

有三个心理学实验,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看清疫情中的人性。

 

02

第一个是著名心理学家米尔格拉姆(Stanley Milgram)的“服从到底”实验。

米尔格拉姆在20世纪60年代初做过一系列试验。他找来很多应试者,让他们扮演“教师”,测试隔壁房间的“学生”。如果“学生”答错了题,就要按下开关电击“学生”,先从15伏电压开始,然后到30伏、45伏、75伏,逐级升码,直到可能致命的450伏。 

图源:网络

 

在做这个实验之前,米尔格拉姆问过四十多位精神科医生,让他们猜测有多少人会把电压一直增加到450伏,直到把实验做完。精神科医生们说:“1%”。只有恶魔才会如此冷血。
 

但是,在米尔格拉姆1963年做的实验中,有65%的被试者按下了450伏电压的开关。有个别被试者表现得若无其事,但大部分被试者在实验过程中感到极其不舒服,紧张得瑟瑟发抖、大汗淋漓,声音变得结结巴巴,甚至发出神经质的笑,但是,他们还是会服从到底,把实验做完。 

在后续的研究中,米尔格拉姆还让助手也假扮成“教师”,和被试者一起参加实验。实验结果表明,我们特别容易受到身边的人的影响。如果助手假扮的“教师”在电击“学生”的过程中抗议退出,被试者就会鼓起勇气,这时候,实施极端电击的比例降低到了10%。但如果助手假扮的“教师”在电击“学生”的过程中坚决服从,旁边的被试者就会跟风行事,实施极端电击的比例会提高到93%。 

米尔格拉姆的实验引起了很大的争议。有人批评他,说这个实验让被试者承受了巨大的心理压力。这个实验之所以让我们感到不舒服,是因为它揭开了一个我们不愿意看到的真相:盲目服从,其实是人类的天性。

 

03

第二个是迪纳、费雷泽、比曼和凯勒姆(Diener, Fraser, Beaman and Kelem)在1976年做的“万圣节之夜”实验。

在万圣节之夜,他们组织了1000多名孩子,去了27个家庭。这27个家庭看起来都差不多。门口都摆着一张矮桌。桌子上,有一个大碗里面装满了糖果,还有一个大碗里面装满了五分钱的硬币。 

图源:摄图网

 

有的孩子被分到一人行动,有的孩子被分到不同的小组。当他们来到这些人家的门口时,都会遇到一位女主人。这个女主人其实就是主试。女主人告诉他们规则:“每个孩子只能从碗里拿一块糖果。”孩子们问道,“那另一个碗里的硬币呢?”女主人回答说:“不能拿,每人只能拿一块糖果。”
 

有时候,女主人会问这些孩子的姓名和住址。有时候,女主人啥也不问,也就是说,这些孩子在实验中是匿名的。还有时候,女主人会讲一条规矩:要是谁多拿了糖果或硬币,就由一群孩子里最小的那个负责。 

说完,女主人就回屋了,孩子们会不会多拿糖果和硬币,全凭自觉。不过,他们不知道的是,有人在门后悄悄地窥视着他们。 

大概有三分之一的孩子多拿了糖果或是硬币。当独自一人的时候,有8%的孩子偷拿了糖果或硬币。当一群孩子行动的时候,有20%左右的孩子偷拿了糖果或硬币。当一群孩子行动,而且是匿名的时候,有57%的孩子偷拿了糖果或硬币。最令人吃惊的是,如果有另外一个孩子为他们的行动负责,孩子们就会更加大胆。当一群孩子行动,女主人没有问他们的姓名地址,而且告诉他们,如果犯错了就惩罚最小的孩子,那么,这群孩子里会有80%的孩子多拿糖果或硬币。 

这个实验告诉我们,如果能隐藏在一群人里,甚至只是隐藏在一套衣服的后面,就会暗暗激发人们做出不受约束的行为,甚至是具有攻击性和破坏性的行为。

 

04

第三个是约翰·达利和丹尼尔·巴特森做过的“好心的撒玛利亚人”实验。

实验的被试者是67名来自普林斯顿神学院的学生。研究者先跟这些神学院的学生闲聊。他们跟一部分的学生聊世俗的话题:神学院的学生毕业之后能找到什么工作,赚多少钱。然后,他们跟另一部分的学生聊宗教的教义。《圣经》里有个《好心的撒玛利亚人》的故事,说的是一名犹太人被强盗劫掠,被打得半死不活,扔在路边。一位牧师经过,没有理他。一位犹太同胞经过,也没有理他。反而是一位和犹太人素有罅隙的撒玛利亚人过来帮忙,好心地照顾他。 

图源:摄图网

 

然后,研究者好像漫不经心地对被试者说:“这栋楼的空间很紧张,隔壁楼有间空闲的办公室。你需要到那栋楼,有个助手在那里等你,他会记录你的谈话。”研究者跟有的被试者说:“你快迟到了,要赶紧去。”他们跟另外的被试者说:“助手还在准备,不过你现在就可以过去,估计不会让你等太久。” 
 

真正的实验是在半路上。在两座楼中间的小路上,每个应试者都会“偶遇”一个人。这个人倒在地上,耷拉着头,闭着眼,还不断地咳嗽。显然,这位“陌生人”需要帮助。你看,这多么像《圣经》里《好心的撒玛利亚人》那个故事的场景!那么,这些神学院的学生到底会不会停下脚步呢?

实验结果显示,40%的被试者提供了帮助。如果应试者没有那么着急,就更有可能停下脚步。这种情况下,有63%的应试者提供了帮助。但是,如果应试者时间匆忙,他们就不会多看“陌生人”一眼。这种情况下,只有10%的应试者提供了帮助。 

这个实验的结论是:一个不太匆忙的人可能会停下来,帮助一个处于危难中的人;一个很匆忙的人可能会直接走过。巴特森感慨地说:“如果一个神学院的学生着急去讨论《好心的撒玛利亚人》的故事,那他很可能会从无助者身边跨过去。”

 

05

这三个心理学实验告诉我们:千万不要考验人性,因为人性是经不起考验的。道德不是完全由人品决定的,而是由瞬息万变的环境决定的。如果外部环境出现了改变,人们的行为就会随之改变。 

遗憾的是,你能看到,疫情每天都在考验人性。 

一句“奉命行事”,会让很多人失去自己的判断力和同情心。这时候,就会让你想起“服从到底”的心理学实验。 

一群人执行一个命令,会让每个人都觉得出了问题,自己可以免责。穿上防护服,就像穿上了隐身衣,在匿名的状态下,人们更难控制自己心中的小恶魔。这时候,就会让你想起“万圣节之夜”的心理学实验。 

繁忙的工作,会耗尽人的耐心,原本乐于助人的人,也会变得更冷漠无情。这时候,就会让你想起“好心的撒玛利亚人”的心理学实验。 

人人心中都有一个撒旦。一旦放松警惕,我们心中的恶魔就会被释放出来。于是,你就会看到,疫情期间,那些手中有一点点权力的人,会把自己的权力使得令人眼花缭乱。小恶魔被释放出来之后,它们的传播速度堪比病毒的传播速度。健康的社会生活就会被腐蚀。

但是,人也可以成为天使。在“服从到底”实验中,有被试者拂袖而去,不肯听从这种荒唐的指令。在“万圣节之夜”实验中,有被试者能保持自律和克制,说不多拿,就不多拿。在“好心的撒玛利亚人”实验中,有被试者能冷静地判断事情的重要性,先做自己最应该去做的正确的事。所以,哪怕遇到再恶劣的环境,再艰难的挑战,每个人也应该保持警惕,坚守底线,不让自己堕落。 
 

当然,我们更希望疫情早日结束,人心回到常态,人们心中的小恶魔都被牢牢地锁起来。

 

话题:



0

推荐

何帆

何帆

739篇文章 3天前更新

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1971年出生于河南省荥阳县。1996和2000年毕业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分别获得经济学硕士和博士学位。1998年至2000年在美国哈佛大学进修。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山东大学等高校经济学博士生导师。其他学术和社会兼职包括:中国世界经济学会副秘书长、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商务部等政府部门顾问、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公共政策研究所常务理事、北京大学、厦门大学等高校兼职教授、世界经济论坛(达沃斯)青年全球领袖、亚洲社会青年领袖,央视今日观察评论员等。主要研究领域包括:中国宏观经济、国际金融和国际政治经济学。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