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0
听报道
余永定老师是中国宏观经济学家里功力最深厚的一位。他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
他出身知识分子家庭,父亲是一位翻译家。余永定从小英语水平就超过同龄人,中学时候就开始阅读英文小说,也读马列原著。顺着马列原著,他又去读了各种各样的哲学、科学著作。在他十几岁的读书笔记里,居然还有一篇关于拉姆齐模型的。文化大革命爆发了,余永定没有大学可读,他读完技校,到工厂里当了电工。在那个年代,他始终以一种令人不可想象的顽强意志,拼命读书,上下求索。用他的话说,他读书只为“拯救自己”。到了20世纪70年代末,刚刚组建的中国社会科学院面向社会招聘,余永定考入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他带去的报考材料,有自己翻译的萨缪尔森的《经济分析基础》。
20世纪90年代,余永定从牛津大学获得经济学博士,学成归国,回到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当上了所长。我曾有幸当过他的助理,后来又当了副所长,跟着他耳濡目染,从他的身上学到很多。我的宏观经济学就是跟余永定老师学的,硕士和博士期间各听了一次。每一次听,都会觉得汗颜。余老师喜欢追问一些基础概念,比如总需求曲线为什么是朝下的,零通货膨胀是不是可信,问得我们招架不住。他总是说,基础概念最能考验出一个人的学风和学识。余老师让我们叫他老余。老余在中国经济学界特立独行,相当另类。他在国际学术界,名气远大于在国内学术界,但他总是跟老外吵架,哪怕你是如日当天的学术权威。他用英文吵架,反而比说中文更流畅。也可能正因为如此,老外对他都是尊崇有加。他参与过很多政策决策的讨论,但他从不提及这些决策内幕,也不会给决策者“上折子”。也可能正因为如此,政府部门的官员们也对他非常尊敬。
余永定的这本《太阳之下无新事》,记录了他回国之后,参与的主要宏观经济讨论。之所以起这样一个书名,是因为他感慨,现在人们仍然在热议的很多宏观话题,其实在过去30年内大多早有讨论。关于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讨论过了。人民币升值和人民币贬值,也早已讨论过了。房地产调控,讨论过了。地方政府债务和银行不良贷款,也早已讨论过了。产能过剩,早在20年前就讨论过了。国际收支失衡,甚至40多年前就有学者关注了。更令人叹息的是,讨论了这么久,这些问题似乎也没有解决,甚至讨论的质量都没有提高。余永定曾经在另外一本书里感叹过,这就像是运动场上的体育比赛,却变成了一场毫无章法的群殴,最终啥也没有改变,只剩下一地无人认领的鞋子。
为什么人们会反复讨论同样的宏观话题呢?这要从宏观的主题说起。宏观经济学主要关心两个事情,一是增长,二是稳定。遗憾的是,到目前为止,宏观经济学都算不上是严格的科学,只是一种手艺,要想对宏观经济有真实的感受,最好的办法就是跟踪过几个完整的经济周期,去看涨落过程中发生的变化。之所以这些年来关于中国宏观问题的讨论大多是原地踏步,是因为源自西方的宏观经济学理论和模型,并不完全符合中国的国情。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和关于中国宏观经济的研究,出现了一道越来越深的断裂。
这就是《太阳之下无新事》这本书的价值所在。对于年轻一代的研究者来说,这本书恰好补上了他们经验不足的短板,而且,余永定一以贯之的逻辑,又给他们思考中国经济提供了一个清晰的线索。如果年轻一代不再想要每次都重回原点,或是原地打转,那这本书能像前人的肩膀一样,让他们站得更高、看得更远。
建议阅读这本书的读者,也能努力从过去30多年纷繁复杂的宏观经济讨论中拨开云雾。读完此书,我的感受是,增长才是稳定的基础。余永定指出,讨论中国的经济增长,没有办法完全依靠推算出来的“潜在增长率”。他也强调,不能混淆影响经济增长的长期因素和短期因素,用一些长期趋势去判断短期的经济增长表现,往往是误导的。那我们是不是就不能再去关注经济增长率这个目标呢?恰恰相反,这背后的隐含逻辑是,我们只能通过试错的方法,如果出现了通货膨胀压力,那就能大体推断,经济过热了,如果出现了通货紧缩,那就能大体推断,经济过冷了。余永定的建议是,如果上年经济的物价上涨率、设备利用率和就业等指标偏低,且不难通过发行国债等方式筹集资金,政府就应该实施更具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增加基础设施投资,力争使经济增速有所上升。
为什么要把经济增长当作首要目标呢?这是因为很多问题都要在动态中解决。比如说,经济增长和结构改革,是不是为了改革,就要牺牲增长呢?恰恰相反,反而是在经济增速稳定的时候,很多结构改革才能进展得更顺利。20世纪90年代末和21世纪初,中国银行体系的不良债务也很高,但解决这一问题的出路是通过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拉动经济增长,为解决银行坏账创造了有利条件。那像2008年之后出台的四万亿刺激政策,不是带来了各种后遗症吗?其实,真正的问题不是四万亿刺激政策,而是四万亿刺激政策退出太早,才带来了后遗症。比如,2009年在扩张性货币政策的影响下,企业从银行被动接受贷款,没想到两年之后,货币政策收紧,企业的资金链条几乎断裂,这才是后来所谓的“影子银行”出现的诱因。有偶无独,日本在20世纪90年代进入了失去的十年,就其根源,也是因为在采取宏观经济政策的时候,一直是“走走停停”,一招没有使老,就再换一招,这是最糟糕的宏观经济政策。
余永定老师一向的观点是:中国是个很独特的经济体,中国经济仍然蕴含着巨大的增长潜力,当务之急,就是尽可能地呵护、培育这种增长潜力。宏观问题,看似乱麻丛生,其实可以迎刃而解。要想穿越周期的波动,就要保持战略的定力。
图书信息:《太阳之下无新事》
作者: 余永定
出版社: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出版年: 2019-12
注:本文首发于解放日报,如需转载请联系解放日报获取转载权。
话题:
0
推荐
财新博客版权声明:财新博客所发布文章及图片之版权属博主本人及/或相关权利人所有,未经博主及/或相关权利人单独授权,任何网站、平面媒体不得予以转载。财新网对相关媒体的网站信息内容转载授权并不包括财新博客的文章及图片。博客文章均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财新网的立场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