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0
听报道
2.02日调研笔记
1. 潮汕美食,亲身体验。早餐在汕头一中后门的肠粉店。中午在同心善堂茶楼。晚上在富苑。
2. 上午在汕头老城。沿着老街走到小公园。这是汕头老城的中心,街道向四周辐射状展开,都是骑楼。小公园的地标建筑是中山纪念亭,遗憾的是,现在的亭子是后来重建的。改造后的老街很冷清。推荐:汕头开埠文化陈列馆、老邮局、老妈宫。稍远的地方有一个汕头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馆,是原来的文化宫。
3. 下午去潮州。潮州古城保存得非常好。推荐:湘子桥(广济桥),建于宋朝,河中一段是船连在一起搭成的浮桥。饶宗颐文化馆,建于唐代的开元寺,纪念韩愈的韩文公祠。韩江两岸风景甚佳,老街的生活气息也很浓。
4. 新奇的东西。老街上有凉水店,卖凉茶,还卖药,中西药结合,顾客都是老人。本地水果:油甘、橄榄。青橄榄初尝很涩,回味无穷。怪不得说初恋的味道是青橄榄呢。景区和街上见到几个征兵宣传广告。开元寺的大雄宝殿前,一面国旗迎风飘扬。老小区里有小庙,潮汕人要拜地主爷、天公、关公、财神爷等。本地人佛道不分,一样拜。
5. 物尽其用。路边买甘蔗汁,老板说,榨完的甘蔗皮会用来熏鸭。参观时见到过去的功夫茶茶具,红泥炉里会烧橄榄炭。潮汕地区物质贫乏,这里的人习惯了物尽其用,做什么事情都要精益求精。
粿面条店
榨甘蔗店
6. 风水还是反周期?潮汕人有个奇特风俗,不愿意参加别人家的红事,反倒愿意参加白事。一种解释是风水,新娘子走的是生门,至阴至冷。但我觉得这可能是一种反周期操作的文化基因。待考证。
7. 降维打击。韩愈来潮州也就八个月,却对潮州影响极大,山改名韩山,水改名韩江。再想想苏东坡到儋州,也是一个人改变了一个地方。贬官让落后地区突然有机会接触到精英,精英也有机会深入民间。这也是个有意思的现象。我以前在北大荒调研,当地人讲,上海知青对当地农村的文化教育影响很大。
8. 文盲工人。有个工厂经理告诉我,他们企业里有不少文盲工人。这很令人吃惊。
9. 地价太贵。汕头缺少大企业,一个原因是工业用地太贵。同样一亩工业用地,苏州20多万,深圳30万,汕头居然是几百万。原因:人多地少;村里宗族势力强大,不好拆迁。
10. 十亿瓶颈。潮汕人喜欢创业,人人都想当老板,也爱用亲戚、乡人。但这样一来,企业很难做大。几千万到几个亿的企业很多,但十亿以上的企业寥若晨星。
11. 路径依赖性。深圳有很多房地产企业来自潮汕。再看,又以潮阳为主。缘由:深圳刚建的时候,让潮汕派工程队。澄海人不去,潮州人不去,最后都是潮阳人去了,去了就赚了第一桶金。澄海人为什么不去呢?解放后澄海几百条小河道合并为五条河,多出来耕地,有地种,人就不想外出。潮阳没地,只能出去揽活。再看,潮阳人中,西胪、河溪人最多。缘由:70年代这里围堰,很多农民要去砸石头、开拖拉机,出了一批石匠、拖拉机手,是最早的工程队的主力。感悟:人总是被时代的洪流推着走的。时时处处都有路径依赖性。
潮州古城
潮汕美食
话题:
0
推荐
财新博客版权声明:财新博客所发布文章及图片之版权属博主本人及/或相关权利人所有,未经博主及/或相关权利人单独授权,任何网站、平面媒体不得予以转载。财新网对相关媒体的网站信息内容转载授权并不包括财新博客的文章及图片。博客文章均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财新网的立场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