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
给家长和学生们的书单
《如何学习》(How We Learn)
[美]本尼迪克特・凯里(Benedict Carey)
浙江人民出版社
荐语:
学习方法比学到的知识更重要,如果要改善自己的学习方法,应该借鉴认知科学、脑神经科学的最新进展,科学记者本尼迪克特.凯里的这本书非常实用,比如介绍了如何记忆、如何找到灵感,也介绍了遗忘的作用、睡眠的作用,可以纠正我们过去很多“刻意练习”中不科学的地方。
《深度工作》(Deep Work Rules)
[美]卡尔・纽波特(Cal Newport)
后浪丨江西人民出版社
荐语:
学会专注,是成功的秘诀之一。在互联网时代,很多孩子会变得更难以集中精力,所以深度工作法成为一种更为稀缺的技能。这本小书介绍了一些锻炼深度工作法的经验,可供参考。
《Range: How Generalists Triumph in a Specialized World》
[美]David Epstein
Riverhead Books
荐语:
在未来的社会里,你大学学的专业并不重要,因为你未来的工作很可能不是自己当年学的专业。精通一业不如贯通各业,通才会比专才更有优势。
《教养的迷思》
[美]朱迪斯・哈里斯
上海译文出版社
荐语:
这本书的基本观点是:在社会化学习方面,家长的影响其实并不重要。孩子更多地是跟其同龄人学习的,而不是跟家长学习的。这个观点听起来很异端,但慢慢地得到了更多学者的支持。
《园丁和木匠》(The Gardener and the Carpenter)
[美]艾莉森・高普尼克(Alison Gopnik)
湛庐文化/浙江人民出版社
荐语:
这本书的观点也很明确,家长要像园丁一样,不要当木匠。园丁是把该做的事情都做好,该浇水浇水,该施肥施肥,该除草除草,但怎么生长,是植物自己的事情。木匠是一定要让孩子的成长按照家长的意志。
《昨日之前的世界》(The World Until Yesterday)
[美]贾雷德・戴蒙德 (Jared Diamond)
中信出版社
荐语:
戴蒙德写过《病菌、枪炮和钢铁》等一系列畅销书,是一位视野开阔、知识广博的学者。这本《昨日之前的世界》有一章是专门讲教育的。戴蒙德讲到,虽然我们现在科技更发达,生活更舒适,但至少就育儿理念来说,很可能跟传统社会相比,反而倒退了。
《我们的孩子》(Our Kids: The American Dream in Crisis)
[美]罗伯特・帕特南(Robert Putnam)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荐语:
普特南是美国哈佛大学社会学教授,此书讲了阶层分化对美国社会的影响。在20世纪50-60年代,美国的贫富差距不大,教育相对公平,如今则贫富差距越来越大。不同社会阶层的家庭教育也越来越不一样,教育不仅没有促进社会流动,反而成为固化社会阶层的工具。这是我们未来不得不面对的残酷现实。
《出身:不平等的选拔与精英的自我复制》(Pedigree: How Elite Students Get Elite Jobs)
[美]劳伦・A・里韦拉 (Lauren Rivera)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荐语:
里韦拉是一位年轻的社会学家。这本书揭露的真相更扎心。假如你的孩子考入了藤校,但他们也未必能获得“精英工作”(在顶级投行、律师事务所和咨询公司的工作)。这些“精英工作”都是为富人服务的,富人更愿意找跟他们一样的人,也就是富人们的孩子。
《特权:圣保罗中学精英教育的幕后》(Privilege: The Making of an Adolescent Elite at St. Paul’s School)
[印]西莫斯・可汗 (Shamus Khan)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荐语:
这本书揭露的真相比上一本书更扎心。阶层的不平等早在中学阶段就已经见分晓了。圣保罗中学是美国数一数二的精英寄宿中学。可汗是一个印度裔中产阶级的孩子,也是圣保罗中学的校友,后来回该校任教。他看到的真相是:在精英阶层和其它阶层,甚至包括中产阶层之间,存在着一种微妙而难以逾越的差距。特权是如此地特殊,以至于特权阶层的孩子更加淡定,他们根本就没有把特权当成特权。
《钱从哪里来:中国家庭的财富方案》
唐涯
中信出版社
荐语:
金融学家唐涯(笔名香帅)写的一本书,她用大数据分析了中国的房价、金融资产价格,也讨论了职业选择。讨论职业选择的那一章对各位家长和学生更有帮助,好消息是新兴的职业选择越来越多,坏消息是有些看起来很光鲜亮丽的职业选择其实充满了荆棘。
《在耶鲁精进》
王烁
民主与建设出版社
荐语:
财新主编王烁在耶鲁大学进修了一年,这本书介绍了他在耶鲁听课、采访的感想,是来自一线的亲近藤校教育的观察手记。王烁思维敏捷、文笔凝练,甚是耐读。
《小镇美国》(Small-Town America: Finding Community, Shaping the Future)
[美]罗伯特・伍斯诺 (Robert Wuthnow)
文汇出版社
荐语:
大部分中国人熟悉的美国都是大城市:纽约、波士顿、洛杉矶、西雅图,但真正的美国是众多小镇,这些小镇有的兴旺,但更多已经衰落。想要理解真正的美国,就要关注这些小镇。注意:很多美国寄宿学校和大学都坐落在鸟不拉屎的偏僻小镇。
《正义之心》(The Righteous Heart: Why Good People Are Divided by Politics and Religion)
[美]乔纳森・海特 (Jonathan Haidt)
浙江人民出版社
荐语:
这本书的中译名不太准确,真正的含义是,为什么我们总是自以为是,尤其是在政治观念、宗教信仰方面会撕裂。这背后有很深刻的生物学原因,读完这本书,你会对人性有更深刻、全面的理解。
《你当像鸟飞往你的山》(Educated)
[美]塔拉・韦斯特弗(Tara Westover)
南海出版公司
荐语:
这是一本很畅销的励志读物。作者是个生于爱达荷州山区的姑娘,父亲因为固执的宗教信仰不让孩子上学,但塔拉自己逃离了家庭,从未上过学的她通过自学考上杨百翰大学,然后获得剑桥大学硕士、博士学位。这本书有很多种读法,励志是一种读法,也可以从中看出挣脱社会阶层的束缚是一件多么难的事。
《Walking to Listen: 4000 Miles Across America, One Story at a Time》
[美]Andrew Forsthoefel
荐语:
作者是一个年轻人,Middlebury College毕业,他背上背包,从宾夕法尼亚州的中产阶级小镇Chadds Ford,先朝南走,再朝西走,最后走到加州。沿途他遇到了很多美国的普通人,这些经历是我们很难体验到的。
《Blue Highways: A Journey into America》
William Least Heat-Moon
荐语:
这是另一种周游美国的方式,作者开车走了13000英里。跟同类的图书,比如杰克.凯鲁亚克的《在路上》、斯坦贝克的Travels with Charle相比,名气更小,但故事更平民化。
《American Born Chinese》
Gene Luen Yang / Lark Pien
First Second
荐语:
这是一本graphic novel,介绍的是美国出生的中国孩子在学校和生活中遇到的各种困扰。说实在的,此书写得不怎么样,但在美国的评分很高,可从这本书一窥美国人怎么看华裔,以及在美华裔的内心活动。
《杀死一只知更鸟》(To Kill A Mocking Bird)
[美]哈珀・李(Harper Lee)
译林出版社
荐语:
这是我最喜欢的一本young adult小说。故事梗概相信大家都很熟悉,这本书是美国学生必读的读物之一。在这个日益混乱、疯狂的世界上,如何既尊重别人,又能保持自己的正直,是一件越来越难的挑战。重读《杀死一只知更鸟》,能给我们增添一份勇气。
注:本文首发于爸爸真棒公众号,如需转载请联系爸爸真棒获取转载权。
京东:https://item.jd.com/12779620.html
当当:http://product.dangdang.com/28496876.html
点击阅读原文,有惊喜哦~
何帆30年报告
一位经济学者和一个国家的三十年
长按二维码关注我们
0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