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2019年年底,新冠病毒来侵。突然之间,地球上大约四分之一的人口一起按下了暂停键。大部分中国人不得不宅在家里,每天在“床头山”、“沙发游乐园”、“卧室巷”和“阳台峰”之间徜徉,家人从来没有这么长时间地朝夕相处。也正是在这一时刻,人们开始焦虑,开始担忧,也开始反思。
 
这反思的结果,乃是人们忽然意识到,健康才是幸福的基石。那么,什么才是健康?
 
先从个体的健康说起。从新冠病毒疫情能够看出,疫苗的研制需要时间,等到疫苗能够大规模生产和散发,需要更长的时间,当疾病猝然降临的时候,你只能依靠自己的免疫力。
 
免疫系统又是如何发挥作用的?美国作家Eula Biss在《免疫》这本书里讲到,过去,人们认为,免疫系统的主要功能是区分“自我”和“非我”,甄别什么是外来的入侵者,然后,想办法消灭这些入侵者。其实,病毒一直在我们的身边。人类没有出现之前,病毒就已经存在,甚至,人类这个物种灭亡之后,病毒仍然会存在。在我们的身体内部也有大量的微生物,包括病毒。卡尔.齐默在《病毒星球》中写到,人类基因组中其实病毒泛滥。我们的DNA总量中有8%是携带了病毒的DNA片段,而由病毒演变而来的其它DNA片段可能高达数百万个。这些病毒已经学会跟人类共存,甚至,我们也变得离不开病毒。比如,极为奇特的是,在胎盘的外层有一些细胞,能够让胎儿吸收母体养分,这些细胞的基因指令就来自于病毒。可以说,没有病毒,我们就不能顺利地繁衍后代。免疫系统要判断的不是“自我”和“非我”,而是要去甄别会不会有外来的风险。换言之,免疫系统更像是海关,只去检查那些可疑的人。
 
我们无法知道自己第二天会生什么病,免疫系统也不可能有事前的预案准备,那它是怎么做的呢?免疫系统不是一支队伍,而是几支队伍同时在战斗。它们靠识别小的风险来预防大的风险,它们靠迅速转变模式,比如提高身体的温度以及一些炎症反应减缓细菌的繁殖速度、保护自身细胞。而且,我们现在也了解到,如果从未接触到病菌,儿童的免疫系统极有可能出问题。我们的免疫系统就是这样的实战派,在挫折中越战越勇,它们才配得上尼采的那句名言:“凡是不能杀死你的,都会使你更为强大”。仔细想想,免疫系统其实也是我们的人生导师。免疫系统告诉我们,不能害怕风险,而是要学会与风险共存,不要害怕失败,而是要从失败中吸取经验教训。对失败“零容忍”的做法,很可能不仅无法消除潜在的风险,反而会导致更加系统性、更加致命的风险。
 
再来谈谈社区的健康。细胞病理学的创始人鲁道夫.魏尔啸(Rudolf Virchow)说过:“如果说一个人的疾病表示个人生活出了问题,如果是流行病必定表示大众生活严重失序”。新冠病毒的爆发,正是给我们敲响了警钟。过去30多年,中国经济快速增长,但医疗卫生却相对滞后。亡羊补牢,犹未晚也。新冠病毒疫情提醒我们,一个人不可能靠个人努力做到健康,只有整个社区健康,我们才能够健康。
 
从家居到社区,我们都能发现,原有的模式存在着各种缺陷。从家居来看,我们过去的家居设计并不合理。在宅家的日子里,我们就会发现:一家五口人,餐桌旁只有四把椅子;厨房只能容纳一个人;客厅的沙发,如果三个人坐,两个人就得回卧室——卧室里面又只能睡觉。或许,有远见的房地产商会考虑到人们的健康需求,对现有的家居设计进行升级换代。
 
从社区来看,我们会看到,如果说个人的健康靠的是每个人自己的免疫系统,那么社区的健康靠的就是每个社区的自发行动。从武汉封城之后的实践来看,社区自助会破土而出,大家自发地买口罩和消毒液,跟城外的菜农订菜,照顾小区的老年人。民间救援的效率远高于官方慈善机构,社区协作的精准度远高于科层体系。有意思的是,美国学者罗威廉在《汉口:一个中国城市的冲突和社区》一书中,恰好介绍了在太平天国动乱之后,汉口出现了新兴的民间力量主导的善堂体系。从长远来看,为了更好地做好公共卫生工作,必须加强社区的协作。只有每一个社区细胞能健康,我们这个社会才能健康、每个人才能够健康。
 
社区的协作,需要一个良好的平台。这就涉及我们经常提到的智慧社区概念。这次疫情,暴露了社区规划中的很多短板。虽然说了这么多的智慧社区,但遇到疫情,还是要靠门卫摆个桌子在小区门口站岗,虽然也有人脸识别和摄像头,却无法和大数据结合起来,虽然一直在强调网格化管理,但从武汉封城之后的实践来看,却仍然无法做好对弱势人群的照顾。疫情过后,无论是政府还是企业,都需要进一步加大投资,补上这个短板,智慧社区需要更好的硬件系统,也需要更好的软件系统,只有完善了这样的社区平台,我们才能看到,未来,新的商业模式、新的生活方式会不断涌现。
 
法国作家伏尔泰在《老实人》这本小说的结尾说:“我们必须照顾我们自己的花园。”疫情过后,痛定思痛,给我们的启发就是:想要一种健康的生活,我们必须学会自己行动起来,打理自己的花园。
 
注:本文转自金融博览,如需转载,请联系金融博览获取转载权。
话题:



0

推荐

何帆

何帆

739篇文章 3天前更新

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1971年出生于河南省荥阳县。1996和2000年毕业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分别获得经济学硕士和博士学位。1998年至2000年在美国哈佛大学进修。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山东大学等高校经济学博士生导师。其他学术和社会兼职包括:中国世界经济学会副秘书长、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商务部等政府部门顾问、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公共政策研究所常务理事、北京大学、厦门大学等高校兼职教授、世界经济论坛(达沃斯)青年全球领袖、亚洲社会青年领袖,央视今日观察评论员等。主要研究领域包括:中国宏观经济、国际金融和国际政治经济学。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