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0
听报道
——何帆《变量》西西弗书店分享会演讲
2019年2月23-24日,何帆老师带着他的新书《变量》与成都、重庆的读者朋友们一同分享中国社会背后的小趋势。在这个时代,生活中的微小变化正在成为小趋势。这些小趋势,可能只发生在人口的1%当中,但是,其中蕴藏着巨大的机会。每一个小趋势都有可能孕育出下一个时代洪流。无论你从事什么行业,在哪里,在做什么,《变量》这本书是你了解小趋势和获得新机会的钥匙。本次分享会的主题是中国教育,何帆老师作为一位经济学者、北京大学汇丰商学院教授,对中国教育的现状、存在困境和未来改革发展的方向有着自己独到的见解。同时,本次分享会还有幸请来了一位特邀嘉宾——21世纪教育研究院院长、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委员、北京理工大学教育研究院教授杨东平老师。两位老师就中国教育的创新模式展开了激烈的讨论,鞭辟入里、发人深思。以下内容为本次分享会何帆老师就教育的本质和目的发表的演讲节选。何帆老师与杨东平老师的对话部分敬请关注下期内容。
何帆:
成都的各位读者朋友们大家好,非常感谢大家在周末来到万象城西西弗书店。今天我跟大家分享的题目是大家最关心的一个话题——教育。
我们眼中的中国教育
先一起来探讨下这个话题:我们在2018年看到的教育,我们理解的教育。
这是我在2018年买了我人生的第一个艺术品----一幅画,这幅画的艺术家也是第一次卖他的作品,这幅画的作者是范家小学的一个聋哑学生。他画的非常好,我非常喜欢,所以最后我买了十幅他的画。
2018年,我和我的团队走访了很多学校,最后来到了四川,来到了离成都不远的广元。在广元的一个山区里,我们找到了一个叫范家小学的学校,这所小学是我觉得教育理念最先进的一个学校。因为在这里,孩子们充满了乐观、自信,跟我们原来心目中的农村孩子完全不一样。我在《变量》这本书里面描写过的一个场面:有一个小男孩要跟我玩跳棋,后面有个小姑娘来跟我捉迷藏。跟范家小学的学生们在聊天的时候,我发现他们的情商和智商都非常的高,农村孩子在对人情世故的把握要比城里孩子成熟很多。
还有个令我印象深刻的小姑娘,给我讲了很多她家里的故事。她家经济条件不好,但她从来没有因为家里穷抱怨过,她的讲述中更多的是在替妈妈鸣不平。她妈妈是从贵州嫁到四川来的,来到了广元这样一个贫困的农村,娘家人有些瞧不起她,这令小姑娘觉得愤愤不平,明明我妈妈这么聪明、这么能干,凭什么她要被自己的家人瞧不起。在和我聊天的过程中,她还讲了很多她对家里情况、对校园生活、对这个社会的了解和认识。当班上转学过来的新同学跟原来班上的孩子闹矛盾的时候,老师还没有觉察出这个问题,这个小姑娘觉得,怎么能这样呢?她挺身而出,帮两个小朋友解决矛盾,最后两个同学成为了好朋友,这种场景在城里的学校很少能见到。
罗胖在跨年演讲中也讲到了范家小学,到现在为止,我们收到反馈也是颇具争议的:有很多人说这个故事很励志、很受鼓舞;也有很多人很怀疑,说你讲的有点像世外桃源,范家小学能复制吗?山区的一个小学能复制吗?甚至有人问,他们到底是不是学费收的更多了?如果按照这种教育的创新模式,组织学生到户外进行活动和社会调查,不按照课本去教学,教育部门不会去管他们吗?我觉得这样解读就跑偏了,其实范家小学很像一面镜子,范家小学对我们普通读者来说,真正的意义不是让你去关心农村的教育。当然我们需要去关心农村的教育,但对你来说,更迫切的是从范家小学能不能看到现在我们自己的教育出了问题。
教育的目的:教会你最有用的东西
我们现在的教育有很多问题,但是我们都忘记了教育有问题。有一个美国著名的天才作家叫大卫·福斯特·华莱士,在美国肯扬学院演讲的时候,他讲了一个老鱼和小鱼的故事。故事是这样的:在一片水池里有一条老鱼和两条小鱼,有一天老鱼和小鱼见面了,老鱼跟小鱼打招呼:“小伙子们,你们好啊!”小鱼回答:“好好好”。老鱼问:“今天水里怎么样?”小鱼说:“还不错,还不错。”寒喧了两句,小鱼继续往前游,游了一阵,其中的一个小鱼终于忍不住了,问另外一个小鱼说:“哥们,水是个啥东西?”这个故事的含义是什么?小鱼天天在水里游泳,但它却不知道水是什么东西,我们天天把教育挂在嘴上,但是我们没有想过教育到底是什么。在大多数人的观念里,我们经常把教育想象成学校教育,我们经常把教育想象成升学教育。
但是教育是为了什么呢?教育是为了教会你最有用的东西。那什么是对你最有用的东西?你要生存,你要学会养活自己。吃饭、穿衣是最重要的。学校教吗?不教。怎么样能够让你的身体更健康,怎么样让你的寿命更长,这是对你更重要的。学校教吗?不教。有些人可能会说学校教的都是生活中的大事、人生中的大事,那你人生中最重要的是你怎么找一个男朋友、怎么找一个女朋友,你结婚了之后怎么和配偶能够和谐相处,有了孩子之后你应该怎么教育孩子,这是你人生的大事。学校教吗?也不教。你可能说学校教的是跟你个人职业生涯最重要的事情。对你个人职业生涯来说,最重要的是你要首先想清楚自己到底要干什么,你人生规划是什么。学校管吗?不管。你是做一个诗人好呢,还是当一个工程师好呢?学校根本不管。有人会说,学校教的是关于职业发展的大事。在座诸位有很多成年人,你们在江湖上已经混迹多年。等到你进入职场后,你会发现在职场上最重要的事情是什么?是怎么能够让老板开心。学校教吗?不教。同样重要的是怎么能够和同事处理好关系。学校教吗?也不教。所有这些我们刚刚讲到的这些最重要的东西学校都不教。那就奇怪了,学校到底教什么呢?
教育的本质:教会孩子如何去学习
事实上,学校是工业革命以后形成的极为特殊的教育制度。在人类历史上绝大部分时期,我们没有见过这样的教育制度。当我们人类还在打猎的时候是没有学校的,那人是怎么学会打猎的?是跟着老猎人。老猎人会告诉初学者这个脚印是狐狸的脚印,那个脚印是熊的脚印,从一堆狼粪里一闻就能闻到狼的味道。当我们在农业社会的时候,我们是跟着经验丰富的老农民去看物候的变化、看云彩的变化、预测天气的变化,就知道什么时候播种、什么时候除草、什么时候收获。当一个人想成为工匠的时候,我们是跟着熟练工匠,想当一个铁匠,就要去拜一个铁匠师傅。只有到了工业革命之后,有了生产线,有了流水线,工作分成了不同的工种,然后我们的教育才开始在学校里分成不同的专业,这种教育的目的是为了把你培养成这个专业里面有一技之长的人,能够让你找到一个在这个专业里面的工作。但是现在工业革命已经开始受到挑战了,人工智能、大数据、未来新兴的技术革命,这些已经逐步改变了现代工业。现在的工厂跟原来的工厂已经完全不同,已经进入智能化生产的阶段了,可是我们现在的学校跟两百年前的学校还是一样的。
所以,现在的学校教育,大多是没有办法为你准备好未来的职业发展规划。我在《变量》这本书里面讲到,未来你的收入分配,社会收入分配会出现一个N型波浪曲线。现在我再把它换一个更形象的说法,我把它叫做双峰骆驼曲线。这个曲线是什么意思呢?就以我们当前各大公司裁员的现象为例,被裁掉的人是谁?是很多接受过大学教育的大学毕业生,他们进到互联网公司是渴望自己可以有一份非常稳定的白领工作。可是,如果你再去看那些纯粹靠自己的劳动获得收入的人,那些我们观念中所谓的廉价劳动力,他们的收入水平是越来越高的。不信的话,哪天你们家里如果电灯坏了、门坏了,你叫个修理师傅,你问问他一个小时收多少钱?快递小哥的收入现在已经超过很多大学毕业生的收入,那么如果你碰巧又是一个有技能的工人呢?你的收入会更高。所以,你会达到你个人社会收入的第一个驼峰,然后就会往下走。未来在职场上最没有竞争力的就是刚刚受完大学教育、没有任何人生经验的、新出炉的大学毕业生。收入最高的是那些尽管上了大学,可是没有被大学制度毁掉,还保留了自己的梦想,还保留着自己的激情,以后能够当领导者、当创新者的那一小部分人,他们的收入水平还会越来越高,他们的收入会达到第二个更高的驼峰。
我们再换一个模式去看,随着以后医疗技术的发展,人类很可能会活到100岁。如果活到100岁的话,我们人生的模式就会出现很大的变化。我们过去的人生模式是什么?先上学,毕业之后开始工作,工作退休之后,开始去娱乐、去跳广场舞、到国外去旅游。不妨想一想,如果以后你的人生是100年,哪怕你上完大学,哪怕你接受了20年的教育,你那20年的教育就足够你用以后的80年了?不会的,你还要继续学习。如果你的人生是100年,你要等到退休了再娱乐,那会把你闷死的。所以我们未来的人生模式是:当你在学习的时候,你其实同时就是在工作,当你在工作的时候,同时你还要寻找到自己的休闲。我们以后很可能会看到一个小学生就有自己的创业企业,一个中学生已经在做科研,但是一个老年人还在学校里面学习,这才是一种新的人生模式。我们现在的学校制度能够做到这一点吗?很难。
回到教育的本质这个话题。我认为对一个人来说,未来发展最重要的两个因素:一个是激情,你到底想干什么;另一个是技艺,你有没有掌握做这份工作所需要的基本技能。我们想培养孩子的核心能力,实际上我们要教孩子的是如何去学习的能力、怎样能够准确表达的能力、跟他人合作的能力、团队精神从哪里来、能不能跟别人产生共情的能力、能不能理解别人的想法、能不能有一种数学思维对数字非常的敏感,这些东西实际上才是我们在教育里面最核心的一些能力。
最好的家庭教育方式:做“麦田的守望者”
探讨完学校的教育,我们再回归到家庭教育。现如今的这一代父母是非常焦虑的,但我要告诉大家一个坏消息:我们这一代父母很可能是人类社会存在以来,在子女教育方面花的钱最多,花的时间最多,但收益最低的一代父母。我说的收益低不是对父母来说,因为对父母来说,如果把教育孩子当做是投资,那一定收获的是最糟糕的投资结果。对子女的教育不可能给父母带来什么收入,相比较而言看成一种消费更加恰当,而且还是一种特殊的消费——以苦为乐。我说的教育投资收益低是对接受教育的这些孩子而言的。父母现在给孩子的这些教育收益也会很低。比如:你如果送他去学英语,那可能对他来说能够打开一扇大门,他可能能用一辈子;如果你送他去奥数,可能也有用,他到升大学的时候考分会更高,但是考完大学他学的奥数就一点用没有了;如果你送他去学钢琴,更没有用,以后钢琴加分都很难。有人会说我送孩子去学钢琴,是为了培养他对音乐的热爱,就家长现在送孩子去学钢琴的那个劲头,你想让孩子对音乐产生热爱,恐怕是很难的。为什么要送他们去接受这些培训呢?因为别的父母都送,所以我们也送,所以教育现在变成了一个军备竞赛。
我想给这一代父母提个醒:试着把你们的焦虑放下来。因为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来讲,父母的教育真的没有那么重要,我们不能把自己想象的太重要。从孩子未来的发展来讲,影响他未来发展大概有一半的因素是跟你相关,是基因的力量,是遗传的力量,你也改变不了,那剩下一半呢?是后天的因素,后天因素里包含了学校的因素、课外的因素以及家庭的因素,家庭只占其中的一部分,而且和学校相比,孩子更多的不是跟父母学习,而是跟他的同龄人学习。举一个简单的例子:有很多移民的家庭,父母讲当地语言的时候,比如说移民到美国,父母讲英语的时候都是带口音的,那如果孩子是跟父母学习,孩子讲英语也应该是带口音的,可是你会看到很多年龄比较小就移民过去的孩子,讲的一口地道的当地英语,那他是跟谁学的?他是跟他的同学们学的,孩子以后一定要和他的同龄人生活在一起,而不会永远跟你生活在一起。所以他要学习的是和他的同龄人交往的技能,不是跟你交往的技能,如此他会主动地去选择什么技能对他有用。
那么,我们父母能干点什么呢?第一,在孩子很小的时候你有责任帮着孩子找到一个最适合他发展的环境。如果你们家的孩子学习不是很用心,你说我有关系,能把他送到最好的全部都是牛孩儿的学校,他到那一定会受到歧视;如果你的孩子很喜欢学习,你把他送到一个全是学渣的学校,他一定会受到歧视;如果你把一个农村的孩子扔到城里的学校,只有他一个农村的孩子,他一定会受到歧视;如果你把一个城里的孩子放到农村,他一定也会受到歧视。孩子都是在跟自己相似的、能够如鱼得水的那个环境下才能感到安心,才能交到朋友,才能成长的更顺利。
那如果孩子再大一点呢?大一点到了青春期之后,你基本上对他的影响就没有了。那我们还能干什么?到那个时候我们唯一能够做的是做一个“麦田守望者”。这是一个美国作家塞林格写的一本小说,什么是麦田守望者?在一片空旷的麦田里面有很多小孩子在玩,但是麦田的一侧是个悬崖,麦田守望者是守在悬崖边上等这些孩子跑到悬崖边上的时候把他给拎回去,让他接着玩。我们父母能够做的就是当一个麦田守望者,给孩子足够的自由,能够让他自由发展,但是一旦他到了这个边缘的时候,你要把他拎回来。当别人都认为你孩子不行的时候,你的孩子知道我还有我的父母,我的父母还相信我,我的父母还挺我,这个时候你是他最可靠的支撑,这是我们做父母的能够给孩子最好的礼物。
2019年3月7日
话题:
0
推荐
财新博客版权声明:财新博客所发布文章及图片之版权属博主本人及/或相关权利人所有,未经博主及/或相关权利人单独授权,任何网站、平面媒体不得予以转载。财新网对相关媒体的网站信息内容转载授权并不包括财新博客的文章及图片。博客文章均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财新网的立场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