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0
听报道


大卫·哈维是西方左翼思想阵营的旗手,号称是当今世界上解读马克思作品最具权威性的西方马克思主义学者。这本书中,哈维主要从城市化的角度来反思世界经济,跟原来的西方马克思主义相比,哈维更关注的是现实问题,选取的角度十分独特。书中关于金融危机、城市治理、工人运动等方面都有论及,但其中几篇理论性稍强的文章读来还是有些隔膜。我最喜欢的文章是《从巴黎圣心堂的建造看城市历史》。这篇文章通过描述巴黎的一座建筑回顾了一段令人难以忘怀的历史,即巴黎公社的历史。在巴黎这个城市的舞台上发生过各种冲突、斗争和碰撞。仿佛历史的幽灵仍然藏在古老的建筑之下。

兰·费雪教授是一位物理学家。可他研究的主题却是“人类的复杂群体行为”。他的研究方法从蝗虫、蜜蜂和蚂蚁入手,试图找到人类群体行为背后的秘密。复杂科学一向认为“复杂的行为可能隐藏着简单的秩序”。书中讲到了很多关于网络,包括社会网络的有趣研究。人既要善于利用网络,又要懂得和群体保持距离,而最优的策略往往是混合策略。

这本书是我在《得到》专栏的隔壁邻居——万维钢的新书。书中汇集了他在《得到》专栏所写文章的精华。我已跟随他的“每日更新”读过了书中的大部分内容,但再读一遍又能发现很多有意思的地方。万维钢老师和我的读书偏好、价值观都非常相似。我特别喜欢他以独有的理工科思维来给我们介绍社会科学、哲学、甚至跟艺术有关的话题。他的文字从容不迫、游刃有余,虽然广告上写的是“精英日课”,但你丝毫感觉不到那种“思想贵族”的傲慢。万维钢老师在跟我们“拉家常”的过程中,就把那些精彩玄妙的道理不知不觉印在了我们的头脑里。

这是美国的苏珊娜·卡森编辑的一本书。简·奥斯丁是一位神秘的作家,她生活在一个风云变幻的时代,但她的生活舞台却非常小。她只写自己身边发生的事件,但她的魅力却历久弥新,不同风格的人都会喜欢她。有的读者在她的小说中寻找那种能跟我们现代生活发生共鸣的永恒人性;也有的读者是为了怀旧,为了回到那个安静典雅的时代;年轻人喜欢她的小说,是因为小说里总是带着一种闪烁着智慧的讽刺,而讽刺恰恰是属于年轻人的幽默;经历了沧桑的人也喜欢读她的书,因为她永远是那样含而不露,不动声色。
话题:
0
推荐
财新博客版权声明:财新博客所发布文章及图片之版权属博主本人及/或相关权利人所有,未经博主及/或相关权利人单独授权,任何网站、平面媒体不得予以转载。财新网对相关媒体的网站信息内容转载授权并不包括财新博客的文章及图片。博客文章均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财新网的立场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