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文 | 何帆 孙兴杰
 
特朗普上任之后,开始了为期12天的亚洲之行。此次特朗普将访问中日韩三国,以及越南和菲律宾。特朗普访问菲律宾和越南主要目的是多边外交,而中日韩三国则是他亚洲之行的重中之重。据美国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麦克马斯特将军说,此次亚太之行有三重目的:自由开放的印太秩序、公平贸易以及朝核问题。前两个是长期问题,很难通过一次出访圆满解决,相比之下,朝核问题迫在眉睫,变局丛生,是特朗普上台之后遇到的最尖锐的外交挑战。从某种程度上讲,特朗普此次亚太之行将围绕朝核问题展开。中国和美国如何就朝核等问题进行磋商,引起全世界的瞩目。这既是挑战,又是机遇,如果中美之间能够在朝核问题上形成共识,或可成为两国战略合作的新基础,并由此奠定两国长远关系的重大格局。
 
朝核问题对美国带来的挑战
 
从踏上“空军一号”开始,特朗普就谈论朝核问题,直到他踏上归途,这一问题都将始终伴随着他的此次亚太之行。
 
从特朗普上任以来,朝核问题到底发生了什么变化?质言之,朝核问题已经碰触了美国的战略底线,并将在很大程度上改变国际关系的规则和逻辑。
 
朝鲜已经完成了两次远程导弹发射以及六次核试验,这意味着朝鲜对美国的盟友已经形成了核威慑力,而且将在不久的将来对美国本土形成核威慑力。朝鲜甚至公开提出,要形成与美国旗鼓相当的核能力。朝鲜已经从一枚棋子,变成了一名棋手,它希望用核威慑力迫使美国坐到谈判桌上。
 
对美国来说,朝鲜带来的挑战主要有两个:其一,在特朗普任内,朝鲜可能实现核导一体化,极可能形成对美国本土的核打击能力。这将是国际关系史上前所未有的新挑战,即一个小国能够凭借终极武器对超级大国构成威慑;其二,朝鲜对美国的盟友构成了实质性的威胁。就韩国而言,朝鲜单凭远程火炮就可以造成“首尔一片火海”的灾难性后果。从目前朝鲜的核导能力来看,日本也担心带核弹头的导弹会落到日本。朝鲜核导能力的提升,使得美国对盟友的承诺受到质疑,美国在东北亚战略存在的基础已经出现动摇。当美国本土可能会遭到朝鲜核攻击的时候,美国还会兑现对盟友的承诺吗?如果不能的话,日韩就要自己保护自己了。
 
美国的世界霸权建立在两个支柱之上。一是美国自身的软硬实力,二是其广泛而紧密的同盟体系。朝核问题对美国霸权的这两个支柱均构成了挑战。朝核问题由来已久,而特朗普很不幸地成了“接盘侠”。麦克马斯特将军说,总统可以使用他想用的任何语言。特朗普的“大嘴”、美国三艘航母的“大炮”以及特朗普亚太之行可能的“穿梭”,成了我们能够看到的美国应对朝核问题的三招。问题在于,这三招能够解决朝核问题吗?
 
和平去核还是武力去核:美国怎样接招?
 
“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经过一年的“外交学习”,特朗普应该对朝核问题有了更为清醒的认识。可以看到,白宫、国务院和五角大楼正在积极行动,多方谋划,试图拆解朝核危机。
 
必须澄清的一点是,朝鲜核导技术的突破和进展,已经改变了朝核问题的性质。无核化已经成为一纸空文,去核才是真正的现实难题。核能力包括核武器和运载工具两个方面。第六次核试验之后,朝鲜宣称实现了核武器的小型化,实现了核导一体化,而两次远程导弹发射之后,朝鲜在理论上拥有了远程核打击的能力,只是还没有得到进一步印证。
 
这种情况下,要拆解朝核危机,已经越来越难了。对美国战略利益构成最直接挑战的就是朝鲜拥有的非对称的核威慑力。从理论来说,核威慑力来自于核能力以及使用核武器的意愿。由此来看,要拆解朝鲜的核威慑力也需要从这两方面着手,或者是去核能力,或者是去用核的意志力。而在现实中,这两者已经捆绑在一起,只要朝鲜不放弃核武器,就无法改变其使用核武器的意志力。
 
特朗普说要解决朝鲜问题,主要也是要去掉朝鲜的核能力,但如何才能实现这一目标呢?无非两种选择:一是和平去核,二是武力去核。
 
在和平去核方面,特朗普推出的政策是“极限施压”,希望通过严厉的制裁迫使朝鲜在核问题上有所松动,然后跟朝鲜进行接触和交易。在这种情况下,朝鲜的战略应对反而是加快核武器的开发,这样才能在极限施压带来灾难性后果之前实现核能力的突破。美国的算盘是,极限施压力量越大,朝鲜就越容易屈服;朝鲜的算盘是,自己的核能力越强大,能够迫使美国做出的让步越大。这是一场“生死时速”的竞赛。因此,和平去核面临的是一个越来越逼仄的时间窗口。
 
如果和平去核难以实现,美国将考虑另一种选择,即武力去核。从目前情况来看,似乎美国绝无对朝鲜实施武力的可能性。朝鲜之所以一意孤行地开发核武器,也是基于这样的假设:韩国不会同意美国对朝鲜动武;中国不会放弃对朝鲜的支持;朝鲜一旦拥有了核武器,美国就必须承认这一既定事实。然而,这一系列假设很可能会随着事态的变化而失效,美国对朝鲜动武的可能性不能被排除。
 
美国国务卿蒂勒森多次表达了“四不”方针,即美不寻求朝鲜政权更迭、不寻求搞垮朝鲜政权、不寻求加速南北统一,不寻求为跨过“三八线”找借口。“四不”方针在一定程度上是试图将朝鲜问题与朝核问题脱钩,并安抚朝鲜问题的相关各方。但是,“四不”方针并没有排除美国使用武力的选项。如果朝鲜对美国的核心国家利益构成了直接挑战,白宫和五角大楼不会忌惮使用武力去核。
 
当然,在去核的问题上,美国与盟国之间存在分歧。美国对朝鲜动武,势必会将日韩以及驻日韩美军置于人质地位。韩国一贯反对美国对朝鲜动武。文在寅总统说,没有经过韩国政府的允许,不能发生战争。问题在于,韩军没有战时指挥权,如果朝鲜的核武器是以美国本土为目标的话,那美国当然有权利决定如何去核。20世纪90年代,美国政府曾经制定了去核计划,但最后作罢,时任美国国防部长威廉·佩里到现在还大呼后悔。
 
从目前情况来看,美国采取的政策是不设红线,但是把所有的选项都放在桌面上,以战略性模糊来实现对朝鲜的威慑。但不排除在事态发生变化之后,美国的态度突然明朗,和平去核和武力去核都是有可能发生的。
 
中国是解决朝核问题的一条辅助线
 
所谓功夫在诗外。解决朝核问题的关键,可能既不在朝鲜,也不在美国,而是在中国。关于中国在朝核问题上的作用,历来有两种观点。一种观点认为,中国可以影响甚至左右朝鲜的政策,另一种观点则认为,中国对朝鲜已经失去了影响力。这两种观点都是错误的。中国不是朝核问题的答案,但是,就像在做几何题的时候,往往需要做一条辅助线,方便求出正确的答案,中国也很有可能是解决朝核问题的辅助线。
 
如果我们用一个更广的视角来看朝核问题,就会发现其症结在于多年来围绕着朝核问题的“冷战思维”。
 
朝鲜核能力是在大国夹缝之中发展起来的。朝核能力提升的背景是朝鲜利用纯粹的外交能力在大国之间制造矛盾和嫌隙。朝核问题带来了东北亚再冷战化的隐忧,而这正中朝鲜下怀。冷战提供的阵营对垒对朝鲜来说是一种保护。在冷战时期,朝鲜善于在社会主义阵营内部左右逢源,巧妙地打“朝鲜牌”。冷战结束之后,朝鲜并没有从冷战的思维中走出来,而是希望再次利用冷战的国际形势。朝鲜发展核武器,使得美日韩军事合作越来越紧密,而这又刺激了中国和俄国,冷战阵营仿佛再现。这一新的冷战阵营对各国都不利,但各国却都成了“囚徒困境”中的“囚徒”,朝鲜则成了那个拿着钥匙的牢房看守。
 
只有打破围绕朝核问题的“冷战逻辑”,才能让外交强制和威慑发挥最大的效力,避免出现战争悲剧,通过多方合作和艰难努力,实现朝鲜半岛无核化的终极目标。
 
首先,美国应在与日韩军事合作方面保持克制,不能威胁到东北亚的战略平衡。朝核问题给了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在国内进行政治和安全动员的理由。他积极鼓吹修宪,试图将朝核问题与日本的所谓“国家正常化”挂钩。韩国仍然保持了较为克制的态度,比如,韩国取消了特朗普在非军事区的活动,以免出现意外。但是,如果朝核问题继续恶化,不排除韩国也会有更多声音支持在国内部署核武器。东亚“小北约”必然会让朝核问题变得更为复杂,而冷战对垒其实是给朝鲜带来了新的空间和机会。
 
其次,中美的合作和共识是打破阵营对垒的关键所在。朝鲜战争之后,中美在“三八线”划界,这也是中美在东北亚的安全边界线。中美关系正常化以及中国改革开放打破了东亚的冷战阵营对垒。中国加入了美国主导的国际经济体系,但是在安全上保持自主,这是东亚政经分离的起点。朝鲜核导的进展触碰到了中美战略安全的底线,尤其是第六次核试验的一个星期之后,联合国出台了2375号制裁决议,中国严肃、全面贯彻了制裁决议。中国的态度转变,表明朝核问题已经损害到了中国的国家利益。
 
中国的发展需要一个和平稳定的环境,东北亚局势的动荡并不符合中国的国家利益。中国正处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关键时期,国家的战略安全必须得到保障。维护周边地区的长期稳定关乎中国的核心利益问题。随着中国的国际地位日益上升,中国也需要在解决国际问题上表现出更多的决心和更强的能力。
 
可以说,中美两国在维护东北亚地区安全稳定的战略目标层面高度一致。中美两国应通过开诚布公的沟通和交流,尽快消除误判,并基于各自的核心利益达成战略共识。在达成战略共识的基础上,中美两国应努力做到策略一致和行动一致。中美两国应采取更加灵活的策略,将“胡萝卜”和“大棒”结合起来,尝试用可信的安全承诺换取朝鲜核设施“去功能化”,在经济上给予必要支持的同时,保留实施全面制裁的潜在制衡手段。
 
最后,中韩关系是朝核棋局中的“双眼活棋”。中韩曾经分属不同的阵营,中韩建交意味着一种去冷战化的努力,这也是1992年中韩建交的战略意义所在。中韩是朝核问题最直接的攸关方,而中韩之间的嫌隙无疑会让朝鲜发展核武器有更大的空间。操控中韩关系,打入楔子,一直是朝鲜在做的。“十九大”之后,中韩关系出现回暖,就“萨德”反导系统,韩国做出了“三不”的承诺。两国军方就“萨德”问题进行沟通,这是很好的起点,韩国已经意识到“萨德”带来的外溢效应。朝核问题为中韩关系注入了地缘政治的含义,这也是中韩关系必须面对的问题。对美国来说,为了解决朝核问题,就要默许,甚至推动中韩关系的发展。
 
总之,值此特朗普亚太之行之际,如果相关各方能够坦诚对话,从大局和长远利益着眼,或能找到朝核问题的“棋眼”。美国应致力于在东亚地区的去冷战化,驱散朝核问题头顶上的雾霾。中国亦应去除历史遗留的与东北亚局势有关的冷战思维,调整与美国及东亚国家的战略布局。中美如果能在朝鲜问题上进一步深化合作,加强对话沟通,不仅有助于增加中美之间的政治互信,维护世界的和平稳定,也有助于中国维护一个长期稳定的周边安全局势。中美两国应将化解朝核问题视为推进新时代中美战略合作的新契机,借此探寻构建新型大国关系的现实基础。
 
何帆丨北大汇丰经济学教授 海上丝路研究中心主任
孙兴杰丨吉林大学公共外交学院副院长 海上丝路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 
 
注:本文已发表于FT中文网,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话题:



0

推荐

何帆

何帆

738篇文章 27天前更新

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1971年出生于河南省荥阳县。1996和2000年毕业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分别获得经济学硕士和博士学位。1998年至2000年在美国哈佛大学进修。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山东大学等高校经济学博士生导师。其他学术和社会兼职包括:中国世界经济学会副秘书长、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商务部等政府部门顾问、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公共政策研究所常务理事、北京大学、厦门大学等高校兼职教授、世界经济论坛(达沃斯)青年全球领袖、亚洲社会青年领袖,央视今日观察评论员等。主要研究领域包括:中国宏观经济、国际金融和国际政治经济学。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