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0
听报道
文 | 何帆 叶芊林
当前,美国经济表现出良好的复苏态势,但结构性问题依然突出,特朗普新政恐难取得预期效果。中长期来看,汇率问题始终是中美之间的焦点,但其政治含义要大于经济含义。中美间的贸易关系虽然有恶化的风险,但出现极端冲突的概率正在下降。此外,特朗普在外交事务方面享有的自主权远高于其他领域,由此可能引发的各类事端值得引起中国的高度关注。
特朗普新政无法根除结构性问题
自特朗普正式执政以来,白宫推行了一系列的经济政策,其中包括扩大基础设施投资、减税。这些政策或许在短期内能够刺激美国经济,但鉴于美国经济复苏态势良好,已经接近充分就业水平,刺激政策不会使美国长期的实际增长率出现明显变化。在此情况下,盲目刺激经济反而会因过度投资导致经济过热,而美联储又会迫于通胀压力加快加息的速度。如此一来,特朗普的经济政策就会受到削弱,最终的实际效果也会大打折扣。
特朗普的短期政策不会奏效,长期战略也存在相当大的问题。
事实上,特朗普所主张的制造业回归的长期策略,在逻辑上存在着明显矛盾。一方面,美国的确可以通过政策工具,如限制某些产品进口,使一批制造业岗位回流国内。另一方面,由于美国进口的产品不具有比较优势,因此因进口替代而形成的制造业工作必然是低端且低效的。自二战至今,全球经济经过60余年的融合,已经形成分工复杂的全球价值链体系。该体系是以效率为导向的全球化分工的结果,附加值低的生产环节自然会向成本洼地转移。例如,苹果手机如在美国组装,生产效率会大大低于富士康的代工制造,最终得益的却是中国的国产手机行业。
即使美国从中国能够“抢回”部分制造业的工作岗位,这些岗位也大多处于低端行业。然而,这些低端的就业机会从来都不是美国真正需要的。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机器人已经成为美国就业市场最大的挑战者。工业革命发生以来,自动化就是不可避免的趋势,主要表现为机器越来越多地代替劳动力。现有研究表明,受到自动化冲击最大的群体是具有中等技能水平的劳动力群体。当然,美国可以为了保障就业岗位而阻止自动化的进程,但它同样要面对效率的损失,更不用说,要提高潜在经济增长率,还是要依靠技术进步。因此,美国制造业的衰落虽然有商业周期的原因,但更多是一个长期的趋势,一味吸引制造业回归反而会损害美国经济的效率。
虽然美国经济短期内表现良好,但结构性问题依然突出,比如贫富差距持续扩大。特朗普把美国的贫富分化与全球化利益分配不平等联系起来,试图用国际政策解决国内的问题。这看似代表了美国普通民众的利益,实则无助于问题的解决。收入不平等问题是美国社会深层次的痼疾,任何改革都会触及既得利益集团而遭遇抵制。况且,特朗普政府的一些经济政策,比如税制改革方案,反而会更有利于高收入阶层。总之,这些问题既不是短期问题,更不是单纯的经济问题,特朗普政府目前的施政思路无法根除这些结构性问题。
特朗普上台对中国经济产生的直接影响主要体现在两个层面。一是人民币汇率问题,即特朗普执政团队宣称要把中国列为汇率操纵国。二是中美贸易关系,即特朗普可能会对中国实施贸易制裁,如针对中国出口美国的产品增税。总的来说,两个层面虽然各有风险,但均处于可控范围。特别是中美之间的贸易关系,贸易摩擦甚至冲突在所难免,但爆发全面大规模的贸易战的可能性正在降低。
汇率问题至多是政治话题
美国财政部对定性汇率操纵国规定的条件,现阶段中国并不符合。美国财政部给出的“汇率操纵国”标准中,其中一条是“持续、单向的外汇干预,即反复净买入外汇,12月内总量超过GDP的2%”。显然,在美国看来一国干预外汇市场的目的是人为压低汇率,以获得出口优势,而这与中国央行面临的实际情况完全不符。
此外,汇率下行可能是中国经济的近忧,但长期来看人民币并不是弱势货币。从国际经验来看,由货币贬值引发金融危机往往是因为外债高筑。而中国政府和企业的外债水平都比较低,而且警觉性高,去年流出的资本有相当大一部分是企业用于提前偿还外债。中国尚有巨额贸易顺差,亦不必担忧因本币贬值而引起的输入型通货膨胀。长期来看,中国还会在相当一段时期内继续保持较强的宏观经济基本面,人民币没有持续贬值的经济基础。更重要的是,如果中国央行放任人民币持续贬值,会增加中国出口部门的竞争力,不利于美国缩小贸易赤字。因此,特朗普执政团队可以利用人民币汇率持续制造政治话题,但很难让中国在汇率问题上做出实质性的让步。
中美之间爆发贸易冲突的风险可控
特朗普执政为中国经济带来的不确定性,主要集中于中美贸易。一方面,特朗普宣布美国退出TPP,使中国得以挣脱多边框架的限制。另一方面,他的执政风格显示了中美之间爆发贸易冲突的风险加剧。尽管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中国的宏观经济结构有了很大调整,经常账户顺差占GDP的比重下降,但中国仍然是美国贸易逆差中的最大贡献者。因此,特朗普一直在贸易问题上针对中国,要求与中国“公平贸易”。从目前的情况来看,中美贸易冲突可能以三种方式呈现:
一是特朗普可能挑战现行国际贸易规则的底线,甚至要求改写规则,以便对中国实行制裁。中国在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顺应全球化的潮流,出现了经济增长最快的十年。中国的制造业已经在全球众多产品市场占据优势,这使得美国政府在以往的国际贸易谈判中低估了中国的实力,特朗普政府可能会借此要求重新谈判。作为美国总统,特朗普可以凭借个人言论影响单个企业和行业,在美国国内实行反倾销或推行新的管制政策,提高中国产品的进口成本,从而使中国市场出现较大波动。
二是局部冲突,即双方集中攻击彼此在贸易领域的薄弱环节。美国可能暂停向中国提供高科技产品,封锁高新技术,从而影响以华为手机为代表的的中国企业的实际生产。中国的应对策略则包括停止从美国采购大额或大宗商品,如波音飞机和大豆。中美大豆贸易占全球贸易的四分之一,而美国大豆的产地是特朗普最主要的票箱。此外,中国还可以威胁抛售美国国债,引发市场恐慌情绪,尽管这种行为的最终结果会是两败俱伤。
三是中美爆发全面贸易战。一旦出现全面贸易战,两个国家都会遭受巨大冲击。根据皮特森国际经济研究所的估算,全面贸易战会使美国的GDP增长完全停滞,总失业人口超过百万,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大约是GDP负增长0.64%,工业增加值下滑1.39%。但是,三个因素的存在使得中美爆发全面贸易战的可能性在下降:一是全面冲突的后果双方都难以承受,二是美国的政治制度也会对总统的权力带来制衡,三是美国国内反对特朗普的力量不容小觑。
如上所述,特朗普时代的美国经济不会出现显著变化,中美产生极端冲突的概率也在下降。但是,如果美国过度强调“美国至上”主义,逐渐淡化自身在国际事务中的领导角色,就会造成现有的国际秩序中权力真空。特朗普在外交事务方面享有相当程度的自主权,一旦他反复挑战现有的国际政治规则,未来的全球政治格局和地缘政治局势会变得越来越动荡。
因此,特朗普时代对中国乃至全球更大的影响在美国国土之外,这一点值得高度重视。
何帆 北京大学汇丰商学院教授、海上丝路研究院执行院长
叶芊林 北京大学汇丰商学院海上丝路研究院研究助理
注:本文发表于瞭望智库,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话题:
0
推荐
财新博客版权声明:财新博客所发布文章及图片之版权属博主本人及/或相关权利人所有,未经博主及/或相关权利人单独授权,任何网站、平面媒体不得予以转载。财新网对相关媒体的网站信息内容转载授权并不包括财新博客的文章及图片。博客文章均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财新网的立场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