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01

祝贺你,你得到了一个升职的机会。 

兴奋之余,你又会暗自担心。你想到了著名的“彼得原理”:每一个员工都会被晋升到其不称职的地位。优秀的工程师未必是优秀的企业总裁。一流的学者可能会变成平庸的大学校长。你会害怕,要做的事不一样了,还能做得更出色吗?

 

02

你的担心不是没有道理。确实会有人在升职之后反而搞砸了。那到底是为什么呢?

是因为他们能力不行吗?并非如此。如果他们能力不行,就不可能得到提拔。那是因为他们遇到的困难更多吗?也不是。失败的转型者遇到的挑战并不比成功的转型者更多。之所以会有人在升职之后反而搞砸了,是因为他们未能理解情境的变化,未能根据这种变化及时做出调整。 

这些升职之后反而搞砸了的失败者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他们会认为:我之所以会被提拔,就是因为原来的工作做得好。那么,上级一定希望我延续之前的那种表现。这种想法是破坏性的。持续用熟知和擅长的方式工作,并且避免不熟悉的方式,会让人陷入一种拒绝承认现实的状态。 

很多转型失败者还会陷入一种“行动陷阱”。也就是说,他们会想,我必须要表现一下,我必须要做一些事情。但如果没有考虑清楚转型中可能遇到的挑战,贸然地一意孤行,会让人遇到更多的阻力,让自己成为一个外来者,遭到更多的攻击。

03

那么,你应该怎么避免在升职之后反而把事情搞砸呢? 

当你升到更高的位置上之后,你的视野会更广阔。你不会只局限于自己的专业、自己的部门看问题,而是会兼顾方方面面。这要求你必须从专才变成通才,能迅速进入一个新的领域,并在最短的时间内把握新领域的最核心和关键的知识。 

当你升到更高的位置上之后,你影响他人的方式会发生变化。当你只负责一个小团队时,影响他人的方式更多的是靠权威和命令。这就好比基层指战员,要成为士兵的表率,要直接下达作战指令,还要身先士卒发起冲锋。但到了统帅全军的时候,决策会变得更加模糊。一件事情的因和果更为复杂,涉及的变量更多,结果的不确定性更强。这就需要学会分权,把任务分配给合适的人去干。让前线听得到炮火的人有更多的主动权。 

当你升到更高的位置上之后,决策的性质也会发生改变。决策会受到更多政治因素的制约,也就是说,一件事是否能干成,不取决于这件事情本身,更取决于围绕着这件事情衍生出的各种错综复杂的利益较量。怎样让你的朋友越来越多,对手越来越少,是一个全新的挑战。争取群众支持也变得更重要。这时候,你要学会用批发的沟通方式,而非零售的沟通方式。零售的沟通方式是一对一地影响别人。批发的沟通方式是一对多地影响别人。这个时候,你会发现自己似乎变成了一个演员。事实上,整个世界都是一个舞台,表演能力是每一个成功的领导者必备的素质。

04

解放军打仗有个传统,非常重视初战,而且初战必须打胜仗。比如,我军第一次和日军交手是平型关战役。这次战役集中了115师全师主力,对日本精锐部队的板垣第5师第21旅团一部实施歼灭性打击。抗美援朝的时候,我军和美军第一次交手是云山之战。第39军经过三天浴血奋战,围歼美骑兵第1师第8团,并将其大部分歼灭。 

初战必胜,一方面是为了增加自信,鼓舞士气,另一方面也是为了熟悉新的局势,尽可能获取战场信息。这就给你一个启发。同样的道理,当你到了更高的岗位上,要做一件新的事情时,也要重视初战,而且初战必须打胜仗。

这意味着,你要选择一个有限度的目标,集中精力和资源先找到一个突破口。刚刚上任,最忌四面出击,铺的摊子太大,难免会顾此失彼。初战必胜,会使你发现,一个小的成功能解锁后面的很多任务线,使你获得更多的机遇,一件好事就能连着另一件好事。 

在职场中初战必胜,还意味着你在创建自己的部落文化。企业中能人很多,能够把一件事做成的方式也很多,但你更希望团队成员用什么样的方式做事?在多大程度上容许个人英雄主义?在多大程度上强制下级服从上级?初战也是一次现场演习。团队成员需要确定做事的界限:什么被视为成功,什么不是。一个团队的文化是从它诞生的那一天起就建立起来的。

 

05

最后一点,可能最重要。想要成功转型,想要初战必胜,还要去寻找最容易被上级关注到的成功。 

赢得同事和下属的信任当然很重要,但你的上级如何看也很关键。即使你并不完全认同上级的做法,但在思考先打哪一场战斗的时候,还是要学会先从上级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先解决上级在意的问题。 

鲍威尔上将曾经担任过美国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当他担任旅长的时候,美军中有一套所谓的现代管理评测评估标准。从旅到营,从营到连,每个月都要填表上报。鲍威尔并不认同这种做法,但他没有与上级对着干。他的策略是,下大力气把所有的评估指标都抓上去,然后就能腾出手做自己认为真正该做的事。

鲍威尔是这么说的:“把国王要求的事做好,别让他再找你的麻烦,然后你就可以抓你认为重要的工作了。”

 

(配图来源:摄图网)

 

话题:



0

推荐

何帆

何帆

738篇文章 27天前更新

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1971年出生于河南省荥阳县。1996和2000年毕业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分别获得经济学硕士和博士学位。1998年至2000年在美国哈佛大学进修。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山东大学等高校经济学博士生导师。其他学术和社会兼职包括:中国世界经济学会副秘书长、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商务部等政府部门顾问、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公共政策研究所常务理事、北京大学、厦门大学等高校兼职教授、世界经济论坛(达沃斯)青年全球领袖、亚洲社会青年领袖,央视今日观察评论员等。主要研究领域包括:中国宏观经济、国际金融和国际政治经济学。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