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2018.10.05 •周五
自武夷山到北京的高铁上,读威廉·吉布森的《神经漫游者》。此书开启了科幻小说中赛博朋克一派。想象力汪洋恣肆,叙事风格很意识流,画面感很强,但不是我喜欢的那种小说。读谢晓钟《新疆游记》。谢是民国时期财政部一名小官员,奉命赴新疆调查,来去四万里,历时十五月,写成三十万字,都是一步一步走出来的。翻阅《契诃夫短篇小说选》。
 
2018.10.06 •周六
读园艺作家南希·罗斯·雨果的《怎样观察一棵树》。配有照片,装帧甚精美。观察树木最大的收获就是感知其生命力,观察一棵树需要多年内定期观察,而且要变换观察视角。普鲁斯特说:“真正的发现之旅不在于追求新的景色,而在于换一种新的眼光。”
 
读郝亚洲《海尔转型笔记》。海尔近年来做了很大的内部调整,静悄悄的革命。
 
2018.10.07 •周日
读史景迁的《大汗之国》,这是他在耶鲁大学系列讲座的文字稿。大意谓西方人眼中的中国。角度较新颖,开篇当然是马可波罗,后面写到来华传教士眼中的中国,西方哲人,比如莱布尼茨和伏尔泰眼中的中国,最早见过中国人的美国作家(马克·吐温算一个),还有女性眼中的中国,对革命中国的西方解读。最后是大师虚构的中国,比如卡夫卡、博尔赫斯和卡尔维诺。史景迁系列已经基本读完。读多了开始觉得寡味。文字很好,思想冲击力稍欠。
 
2018.10.08 •周一
开始读斯塔兹·特克尔的《美国梦》。特克尔是美国口述历史作家,此书是对一众美国人的采访,书是1983年出版的,描摹的美国社会显得有些遥远,比如书中仅有的一对亚裔是日本人,讲的是二战期间美国对日本人的迫害。对口述历史,我评价不高,只是粗矿石,没有细加工。讲述人未必说实话。读完第一编:前进,向上游。略记一二:美国移民和归化局前任局长卡斯蒂略说,每一批新移民都比上一批更坚信美国梦。他们上夜校,他们努力了解美国。要是失去他们,我们也就完了。还有:在某些方面,美国永远拖延着不成熟起来。这一部分的受访者大多是经历过大萧条的老人,他们坚信资本主义,然后,“某种鞭长莫及的东西”把他们打败了,他们无法拯救自己一名不文的生活。
 
2018.10.09 •周二
读妹尾河童《窥视工作间》。妹尾河童是日本著名舞台设计师,但他的“窥视”系列更有影响。《窥视工作间》画了作家、艺术家、政治家,还有普通人的工作间。大部分房间的展示都是自天花板朝下看,一览无余,但看起来有些费劲。最后一张是他自己的工作间,好家伙,墙上挂满了枪支。搞艺术的人都有点毛病。
 
读汤姆·沃尔夫的《画出来的箴言》。沃尔夫写过The Bonfire of the Vanities,是新新闻主义的创始人。The Painted Word是一本小册子,讽刺挖空现代艺术界,把他们说得一钱不值。艺术只有得到时尚界的认可才算成功,一小撮幕后者,大多数是有钱人,左右了艺术家的浮沉。刻薄得够可以了。
 
续读《美国梦》。
 
2018.10.10 •周三
从北京飞深圳。读理查德·伯恩斯坦《中国1945》。新的史料不多,但叙事生动,比如写赫尔利到了延安,发出印第安人的怪叫,搞得毛、周面面相觑。比如,毛坐飞机去重庆,极其不情愿,奉斯大林之命去的,送行的人说他好像要赴刑场,而且有生以来第一次当众亲吻了江青。大意:美国为什么会搞砸和中国的关系。赫尔利刚愎自用,而一批低层的中国通无法影响美国决策。美国在国共两党之间举棋不定。伯恩斯坦说,这就是民主政体的性格,一定是要在两种相互矛盾的政策之间和稀泥。2018年重温1945,很有启发。历史似乎总是会一遍一遍重复。
 
2018.10.11 •周四
入睡前翻《饮水词》。
 
2018.10.12 •周五
从深圳飞北京。飞机上读村上春树《我的职业是小说家》,一般。村上写小说的时候一天工作四五个小时,能写4000字左右。写得比我慢。村上有个经验,如果别人提出意见,他一定修改,当然,有时候他会故意朝相反的方向修改。这个经验不错。村上谈到,他是个长篇小说作家,写长篇小说需要的是体力,所以他过着极其健康自律的生活,每天早睡早起,慢跑。这样正常的生活在小说家里反而算很不正常了。
 
话题:



0

推荐

何帆

何帆

738篇文章 27天前更新

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1971年出生于河南省荥阳县。1996和2000年毕业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分别获得经济学硕士和博士学位。1998年至2000年在美国哈佛大学进修。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山东大学等高校经济学博士生导师。其他学术和社会兼职包括:中国世界经济学会副秘书长、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商务部等政府部门顾问、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公共政策研究所常务理事、北京大学、厦门大学等高校兼职教授、世界经济论坛(达沃斯)青年全球领袖、亚洲社会青年领袖,央视今日观察评论员等。主要研究领域包括:中国宏观经济、国际金融和国际政治经济学。

文章